克拉玛依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克拉玛依品茗选举评选工作坊
说到克拉玛依,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油田、戈壁滩吧?谁能想到这儿最近出了件挺新鲜的事儿——街上突然冒出几家挂着“喝茶大选”招牌的店,玻璃窗上还贴着“海选工作室”的彩字。刚听说时我也纳闷,这喝茶怎么还和大选扯上关系了?
飘着茶香的比赛现场
推开门那刻我就惊着了。整面墙的茶罐像列队的士兵,操作台上摆着二十几个白瓷盖碗,几位大爷正捧着茶杯眯眼细品,那神态活像在鉴宝。穿亚麻衫的店主笑着解释:“咱这儿每周办品茶擂台赛,谁都能报名当评委,喝出叁种茶名就能晋级——这不就是老百姓的茶叶大选嘛!”
角落里的李阿姨边嗑瓜子边说:“上回我把碧螺春认成龙井,可让老张头笑话半个月。”周围顿时漾起善意的哄笑。蒸腾的茶香里,有人认真记笔记,有人争辩着喉韵回甘,这场面比社区棋牌室热闹多了。
说来也有意思,自从这家克拉玛依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开张,连隔壁五金店老板都成了茶道爱好者。下午叁点总见他拎着保温杯跑来:“今天泡的什么茶?给我留个评委座儿!”
茶叶罐里的江湖
最精彩的还要数月末决赛。八仙桌拼成评委席,参赛者轮流上台冲泡自家茶叶。穿蒙古袍的巴特尔大叔端来马奶茶,茶园来的小姑娘演示凤凰叁点头,还有个程序员用温度传感器监控水温。这边刚夸完滇红蜜香醇厚,那边就争论岩茶焙火程度,活脱脱茶叶版《百家讲坛》。
常来的退休教师王伯伯抿着茶说:“在克拉玛依品茗选举评选工作坊,喝的不是水,是人情世故。”这话真不假——上次为讨论铁观音该不该洗茶,东北客人和广东茶商各执一词,最后竟相约下回带各自珍藏来比拼。
现在店里那面“茶王墙”越来越满,贴着月度冠军们的合影:有托着普洱茶饼的超市收银员,捧着桂花乌龙的大学生,举着自制调味茶的幼儿园老师。玻璃柜里还珍藏着手写茶谱,纸页都泛黄了,据说是某位评委爷爷的祖传方子。
上周末路过时,看见几个年轻人围着手机看直播:“快看!刘阿姨用玫瑰花茶参赛了!”镜头里刘阿姨紧张得手抖,台下老邻居们齐声喊加油。这哪是品茶比赛,分明是克拉玛依人把日子过成诗的现场。
暮色里走出工作室,身后飘来缕缕茶香。想起店主那句话:“在油田上建起茶山不容易,但让每个人都能喝懂一杯好茶,这事儿值得。”路灯渐次亮起,照着橱窗里新贴的“春季茶王赛”海报,几只麻雀正在招牌上跳来跳去,那“克拉玛依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”的字样,在夕照里泛着暖暖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