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昌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在哪些地方有,南昌哪些巷子有揽客现象
说起南昌,大家肯定会想到滕王阁、八一纪念馆,还有那碗热辣鲜香的瓦罐汤。不过今天,咱不聊这些广为人知的地标,咱们拐个弯,钻进城里的那些毛细血管——小巷子里去瞧瞧。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走着走着,冷不丁就有人凑上前来,热情地招呼你,想把你往店里引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南昌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。
那些藏着揽客现象的街巷
那么,南昌哪些巷子有揽客现象呢?这还真得好好说道说道。首先不得不提的,就是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周边那些纵横交错的小巷。这里人流如织,烟火气十足,是游客必到之地。尤其是在一些主打地方小吃和特色小玩意的巷子口,你常常能看到店家或者他们雇的人站在门口,一边手里忙着活计,一边用带着南昌腔的普通话招呼过往的行人。“美女,尝尝我们的拌粉吧,地道的很!”“老板,进来看看嘛,不买没关系!”这种招呼声,几乎成了这些小巷背景音的一部分。
再有就是一些老城区的社区小巷,比如系马桩街道、羊子巷附近。这些地方啊,住着很多老南昌人,生活气息特别浓。巷子两边挤满了各种小店,服装店、小吃店、理发店……应有尽有。因为竞争挺激烈的,有些店主为了吸引顾客,也会主动出击。他们往往不会像景区那样大声叫卖,而是用一种更生活化的方式。比如,一位坐在店门口摘菜的老板娘,可能会抬头对你笑一下,随口说一句:“刚进的衬衫,款式不错哦,看看呗?”这种招呼,少了几分刻意,多了几分邻里间的随意,让人不太好意思直接拒绝。
另外,在一些夜市的边缘小巷,比如原先有名的蛤蟆街附近的一些小岔路,晚上也偶尔能看到这种现象。当主干道上挤得水泄不通时,一些聪明的店家就会把“战场”延伸到旁边稍微清静点的巷子里,派人在路口引导客人,嘴里喊着“我们家在里面,有位置,不用排队!”这对那些饿着肚子又不想排长队的人来说,吸引力可不小。
为什么这些现象会集中在这些地方呢?我想了想,觉得原因挺简单的。这些地方要么是游客多,人生地不熟,容易被打动;要么是本地生活圈,店家做的就是熟客和街坊的生意,拉拢一下感情;再要么就是竞争实在太激烈了,不主动一点,生意可能就被别家抢走了。
说实话,走在这类巷子里,被突然招呼一声,刚开始可能会吓一小跳。有时候心情好,或者正好在找吃饭的地方,可能就跟着进去看看了。但有时候吧,就想自己安安静静地逛一逛,这种时候如果被过于热情地招揽,反而会觉得有点负担,想快点走开。这恐怕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。
对于这种现象,我觉得得分开来看。从店家角度想,也挺不容易的,起早贪黑,就为了多挣点钱,主动招揽也是生活所迫,是一种生存智慧。但从城市管理和游客体验的角度看,如果招揽得太过了,甚至有点强拉硬拽的意思,那确实会影响一个地方的印象分。怎么在这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既让小巷子保持它该有的活力和烟火气,又不让人觉得被打扰,这恐怕是个需要慢慢琢磨的问题。
下次你再有机会逛南昌的小巷子,不妨也多留意一下。这些招揽声、这些店家期盼的眼神,其实也是南昌这座城市生活节奏和商业生态的一个小小缩影,挺有意思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