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阴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类似学生高价通话事件
最近在江阴,有件事儿挺让人纳闷的——一个初中生花了800块钱,就为了打叁小时电话。这事儿传到家长耳朵里,差点没把人气晕过去。你说现在的小孩,怎么就舍得为通电话花这么多钱呢?
我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,第一反应是:这孩子是不是被骗了?但仔细一问,还真不是那么回事。这孩子是自愿掏钱的,通话对象也不是什么陌生人,而是学校里请来的名师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在苏州也有过类似学生高价通话事件,当时有个高中生在线上请教题目,两小时就花了五百多。
这钱花得到底值不值
说起来,这事儿背后还真有点门道。现在不少家长忙着工作,能辅导孩子功课的时间越来越少。可中考的压力就摆在那儿,一分之差可能就是天上地下。那孩子后来跟我说,那叁小时电话里,老师把物理的电路图讲得特别透,比在课堂上清楚多了。“就是贵了点”,他小声嘀咕着。
其实想想也是,要是真能靠这几个小时把薄弱的科目补上来,这800块钱对有些家庭来说,可能还真不算什么。但问题在于,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轻松拿出这笔钱。这就让人不得不思考,教育是不是正在变成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“奢侈品”?
我认识的一位张老师就说,现在这种一对一的高价辅导确实有效果,但同时也加剧了教育不公平。“同样的知识,为什么在课堂上讲不明白,非要花钱才能学好?”她摇着头说,这个问题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反思。
话说回来,那通800元的电话还真起了作用。那个初中生的物理成绩确实提高了二十多分,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:我们是不是太把分数当回事了?为了分数,连叁小时800元的天价电话都觉得合理?
就在上周,我又听说有个家长给孩子报了“名师连线”课程,一小时就要叁百块。看来,江阴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这样的事情,正在变成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。家长们的心态很矛盾:既心疼钱,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
教育专家李教授说过,这种现象反映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。大家都想抢最好的老师,最有效的教学方法,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。但我觉得,除了这个原因,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也确实太大了。
那个打天价电话的初中生后来告诉我,那天他其实特别犹豫。手里的800块钱是攒了很久的压岁钱,但在看到同桌的成绩突飞猛进后,他还是咬牙拨通了那个电话。“我就想试一次,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。”
这件事让我想到,也许我们需要更多平价又优质的学习渠道。比如学校的课后辅导能不能更贴心些?年轻的老师们能不能多花点时间,听听孩子们在哪些知识点上卡壳了?
说到这里,我突然意识到,类似学生高价通话事件之所以频频发生,不仅仅是因为家长焦虑、孩子压力大,更因为我们在教育方式上还需要更多探索。毕竟,知识的传递不该成为家庭的负担,而应该是每个孩子都能平等享受的权利。
就在昨天,我又听说那个初中生现在开始帮同学补习功课了,收费很便宜,一小时才二十块钱。他说要把那800块钱“赚回来”,但我觉得,他更是在用这种方式,表达对天价辅导的另一种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