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远那里有站小巷的,开远站旁街巷位置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2:49:55 来源:原创内容

开远那里有站小巷的

那天朋友突然问我:"听说开远那里有站小巷的,具体在哪儿啊?"我愣了一下,这问题倒让我想起很多对于这座小城的记忆。开远站旁街巷位置,对当地人来说就像自家后院般熟悉,可对外地人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。

火车站出口往左拐,走个百来米就能看见那片老巷子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角爬满青苔,下午总有老奶奶坐在门槛上择菜。巷口修自行车的大叔在那儿摆了二十多年摊,手摇井的水声叮叮咚咚的,和远处火车的汽笛声一唱一和。

巷子里的烧豆腐摊子总飘着香味,老板娘认得常客的口味。" 王师傅还是多放点香菜?"她边翻着豆腐边招呼,铁板上的油滋滋作响。这种烟火气在新建的商业街早就找不着了,也就开远站旁街巷位置还保留着这些老味道。

往里走有家剃头铺子,老师傅用的还是老式推子。客人靠在褪色的皮椅上,听着收音机里的滇剧,剃完头还要修面。街坊们路过都会探个头打个招呼,谁家孩子考学啦,谁家闺女出嫁啦,消息在这巷子里传得比微信还快。

傍晚时分最是热闹。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着皮球,下班的人提着菜匆匆走过,窗户里飘出炒辣椒的香味。叁轮车夫把车停在巷口,端着饭盒蹲在路边吃晚饭。有个卖米糕的大婶总会留到最后,给晚归的邻居留几块热乎的。

其实仔细想想,开远那里有站小巷的之所以让人惦记,不只是那些老店铺。是夏天午后斑驳的树影,是冬天清晨蒸笼腾起的热气,是邻居间借酱油还根葱的情分。这些细碎的画面,拼成了小巷独有的温度。

去年巷尾那家杂货铺关门时,老街坊们都很不舍。老板娘嫁到外地,铺子租给了快递驿站。但令人欣慰的是,斜对面的竹编手艺人收了徒弟,老人编竹筐的手法总算有人继承。巷子口新开了家奶茶店,年轻人也愿意来坐坐了,老巷子就这样在新旧交替中慢慢呼吸。

有时站在巷子里,能同时看见火车站的新式站台和老房子的飞檐。动车组呼啸而过,惊起屋檐下的麻雀,但转个弯又能听见评书声从旧收音机里淌出来。这种奇妙的交错感,或许就是开远站旁街巷位置最动人的地方。

朋友后来去找过那条巷子,回来说虽然比想象中短,但走着走着就不愿太快离开。他在那儿买了手工麻花,看了半天老师傅补锅,还和下象棋的老伯聊了会儿天。他说终于明白为什么提起开远那里有站小巷的,当地人都会露出那种特别的笑容。

这些巷子就像城市的掌纹,记录着最真实的生活轨迹。当越来越多的老街道消失在推土机下,能保留下这样一片天地,着实让人心里踏实。下次你若路过开远站,不妨也去找找这些巷子,那里的故事还在继续生长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