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学院后街现在还能逛吗
前两天路过亳州女子学院,突然想起好久没去后街转转了。那条窄窄的巷子以前可热闹了,奶茶店飘出来的香味能传半条街,麻辣烫摊子前总是围满学生。现在校门往新校区搬了不少,也不知道后街现在是什么光景。
巷口那家十年老书店居然还在,只是把言情小说区换成了考研资料。老板娘正趴在柜台打盹,听见脚步声迷迷糊糊抬头:"要什么自己看啊,现在店里主要卖教辅了。"我望着原来摆满青春文学的书架,忽然想起以前总有几个女生蹲在那儿看小说,现在倒是一排排《英语六级真题》整整齐齐站着岗。
记忆里的烟火气
往深处走,确实冷清了些。原来五步一个的小吃摊少了叁分之一,但让人意外的是,几家老店反而把店面扩大了些。卖鸡蛋灌饼的阿姨认出了我:"是你啊,好几年没见了。"她边翻动着饼胚边说,"现在学生是没以前多,不过周边住户来买的多了,周末还能见到毕业了特意回来的。"
巷子中段的奶茶店换了叁手,现在招牌写着"毕业季茶饮"。几个女生坐在窗边写作业,让我恍惚以为回到了几年前。老板是个年轻小伙子,他说特意选在这儿开店:"虽然学生流量少了,但这条街有种特别的味道,说不清道不明的。"
再往里走,原来总挤满人的麻辣烫店现在显得宽敞许多。老板娘正在摘青菜,说现在工作日人少,但周五晚上老顾客都会来:"有些毕业五六年的,回来第一站就是到我这儿吃碗麻辣烫。"她指了指墙上新增的二维码,"现在能外卖了,送到附近几个小区,生意还过得去。"
转角处新开了家猫咖,两只橘猫在玻璃窗后睡得正香。这倒是以前没有的风景,看来后街也在慢慢适应着变化。
路过以前的文具店,发现现在兼着做快递驿站。老板娘苦笑:"没办法,现在学生网购多,这样能多笔收入。"她整理着货架上的笔记本,"不过老本行还留着,总有念旧的人来买文具。"
走到巷尾,那家修鞋铺居然还在。老师傅手里忙着活儿,头也不抬:"我在这二十多年了,看着学生一茬茬来,一茬茬走。现在?还行,街坊邻居的鞋子够我忙的。"
往回走时天色渐暗,路灯一盏盏亮起。虽然不比从前拥挤,但叁叁两两的学生说笑着走过,店家们在灯火里忙碌着,这条街到底还是活着的。只是换了一种节奏,换了一批面孔,像条河一样缓缓流淌着。
在巷口回头望去,炊烟袅袅升起,新开的猫咖亮着温暖的灯光,老书店的老板娘正在锁门。也许这就是答案——亳州女子学院后街确实不一样了,但它还在那里,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着它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