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海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海边男人偏爱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5:53:48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条巷子藏在码头后面,青石板被海水泡得发黑。下午四点钟,渔船的马达声由远及近,巷口那家修船铺就会亮起昏黄的灯。

老陈把竹椅搬到屋檐下,看着巷子里渐渐热闹起来。穿防水裤的男人们叁叁两两走过,胶鞋踩在石板上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。他们不怎么说话,偶尔有人朝老陈点点头,算是打过招呼。

海风里的家常话

巷子中段有家没有招牌的小店,老板娘正把刚煮好的鱼丸捞出来。“今天收成不错?”她问正在卸雨具的大勇。大勇抹了把脸上的海水,从兜里掏出个海螺放在柜台上:“给你家小子玩的。”

这种不带客套的交往方式,在这条巷子里再寻常不过。男人们在这里停留片刻,买包烟,称点卤味,或者只是站着说几句话。他们身上总带着海腥味,说话时手势很大,像是还在甲板上比划风向。

刚搬来的年轻人第一次走进这条巷子时,总会显得格格不入。他们太安静,太规矩,不像这里的常客,进门就自己拉凳子坐下,还能顺手帮老板娘把货箱挪个位置。

但用不了太久,新来的也会养成习惯。收工后不自觉就往巷子里走,坐在老位置,听周围的人聊今天的潮流、渔汛,或者谁家孩子考上县城的中学了。这些看似琐碎的对话,却是他们从海上回到陆地的过渡。

老陈说,他在巷口修了叁十多年船。最早是父亲的小铺子,后来传给他。“这些男人啊,在海上漂了一天,总得有个地方缓一缓。”他指了指巷子深处,“回家是丈夫,是父亲。在这儿,就只是自己。”

确实,你看他们坐在小吃店门口的塑料凳上,抽烟的速度都慢了许多。有人盯着巷子尽头出神,可能在想明天该去哪片海域;也有人聚在一起看手机里的视频,笑声格外响亮——在海上,连说话都要省着力气。

这条不起眼的巷子,成了临海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中最普通却又最特别的一个。它不像旅游区的老街那么光鲜,墙壁斑驳,墙角堆着渔网浮标,但正是这种杂乱,让人松得开筋骨。

傍晚时分,巷子迎来第二波人流。下班路过的男人会特意绕进来,带点熟食回家。他们虽然不穿防水裤,但同样会在这条海边男人偏爱的小巷放慢脚步。卖卤味的阿婆记得每个人的口味,见到熟客就直接装袋:“今天的花生不错,给你多抓了一把。”

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,是多年相处养成的。你知道我的习惯,我懂你的脾气,买卖做得像邻居串门。

天色渐暗,巷子里的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来。最后一批顾客离开后,老板娘开始收拾摊位。她把几个塑料凳留在门外——总有人晚上出来溜达,需要个歇脚的地方。

海风穿过巷子,带走白天的燥热。明天清晨,当第一批男人走向码头时,这条巷子还会静静地等在那里,等着他们带回海的故事,也等着再次成为陆地与海洋之间的那道门槛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