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耍女娃,津门女娃游玩趣事
你听说过津耍女娃吗?就是那些在天津卫长大,天生带着叁分俏皮七分豁达的姑娘们。我表妹小棠就是个典型的津耍女娃,上周她拉着我在天津城转悠了两天,那可真是让我见识了什么叫地道的天津玩法。
早上六点半,小棠就哐哐敲我家门:“姐,快起来!再晚锅巴菜该卖完啦!”我睡眼惺忪地跟她来到小区楼下那家早点铺,队伍已经排到了马路牙子上。她踮着脚往前张望,嘴里念叨着:“您了知道吗,这家老板的祖母可是给末代皇帝做过早点的。”热腾腾的锅巴菜端上来,她掰开根油条泡进去,满足地眯起眼:“诶呀,这个味儿就对了!”
胡同里的意外发现
吃饱喝足,小棠神秘兮兮地把我拽进一条窄胡同。青砖墙缝里钻出几株野草,她忽然停下脚步:“您了瞧见没?”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,发现墙砖上刻着些模糊的小人儿。“这是当年胡同里的孩子们画的,”她轻轻摸着那些痕迹,“我奶奶说,她小时候也在这儿画过。”斑驳的阳光透过槐树叶子洒下来,恍惚间好像能听见几十年前孩子们的笑声。
接着她带我去了古文化街,不过走的都是些旁门左道。在泥人张店里,她指着个歪嘴娃娃乐了:“这个像我二姑,特别是那撇嘴的样儿!”店主居然接话:“姑娘好眼力,这就是照着我家二姑奶奶捏的。”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起劲,我这才知道,原来这店主和小棠的奶奶是邻居。要不怎么说天津是个熟人社会呢,拐着弯儿都能扯上关系。
下午我们坐在海河边的长椅上,看大爷们钓鱼。小棠忽然说:“您了知道为什么天津姑娘叫津耍女娃吗?不是说我们光知道玩儿。”她指着对岸的摩天轮,“您看,我们耍的是这份自在,是把日子过出滋味来的本事。”这时有个放风筝的大爷风筝缠树上了,小棠叁下两下就帮他把线解开了,大爷直夸:“这姑娘,真能耐!”
傍晚时分,我们钻进了一家茶馆听相声。小棠和台上的演员居然还能对上两句切口,周围的本地观众笑得前仰后合。她悄悄告诉我:“我太爷爷那辈儿就在这园子里听过戏。”台上的演员现挂了个包袱,把我们都编进了段子里,全场爆笑。这种随时能找到乐子的本事,大概真是津耍女娃与生俱来的。
这两天跟着小棠转下来,我算是明白了。津门女娃游玩趣事背后,其实是种生活态度——她们能把最普通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,在钢筋水泥的缝隙里找到生活的烟火气。就像小棠说的:“嘛钱不钱的,乐呵乐呵得了!”这话听着简单,可仔细琢磨,里头藏着大智慧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