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顶山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,平顶山缺少快餐厅
平顶山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
前两天,我小侄子放假来我家玩,小家伙蹦蹦跳跳地跟我说:“舅舅,咱们出去‘玩快餐’吧!”我一下没反应过来,愣了一下才明白,他说的就是那种又能吃汉堡薯条,又能钻滑梯、跳蹦床的儿童主题快餐店。我挠了挠头,在脑子里把平顶山熟悉的地方过了个遍,竟然有点卡壳了。哎,你别说,想在市里找个像样的地方,还真不容易。
这事儿过去好几天了,我心里还一直琢磨着。要说吃饭的地儿,平顶山可真不缺。从路边小馆子到气派的大饭店,各种风味应有尽有。但你要是专门想找个能让孩子痛快玩一会儿,大人也能顺便歇歇脚、吃点简餐的地方,选择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少。这感觉就像,我们的城市功能很齐全,但在满足家庭休闲、特别是亲子互动这块儿,好像缺了那么一角。
我有个同事,孩子刚上幼儿园。每到周末,他就发愁带孩子去哪儿。公园当然是个好选择,但碰上刮风下雨或者大太阳天,就没法待了。商场里的儿童乐园玩一会儿是可以,但周围往往没有能舒舒服服坐着吃饭的地方,孩子玩累了、饿了,还得再折腾去找餐厅,挺不方便的。他就常念叨:“要是咱这儿有个那种大型的、带游乐区的快餐店就好了,孩子能放电,我也能清净半小时。”
这么一想,这个“平顶山缺少快餐厅”的现象,背后反映的可能不只是吃饭问题。这种复合式的餐饮空间,它提供的其实是一种轻松的社交方式和家庭休闲方案。对于年轻人来说,也是个能边吃边聊、氛围轻松的好去处。现在大家生活节奏都快,压力也不小,这种既能满足口腹之欲,又能提供情绪价值的场所,需求其实挺旺盛的。
当然,我也知道,开这样的店成本肯定不低,地方要够大,管理也复杂。而且,现在外卖这么方便,很多人可能觉得没必要非去店里。但你想啊,外卖送到家,吃的只是一种味道。而在那个特定的空间里,孩子们的笑声、周围的烟火气,那种热热闹闹的氛围,是没办法打包的。这种现场的、真实的体验感,恰恰是线上无法替代的。
所以你看,我小侄子那个“玩快餐”的小愿望,听起来简单,却实实在在地点出了一个现状。这件事让我感觉到,我们这座城市的商业生态,是不是可以更丰富、更多元一些呢?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,多一些能承载欢乐、促进交流的空间。说不定哪天,走在街上,我们就能发现那么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好地方。到那时候,我第一个带小侄子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