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堰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学生50元叁小时通话
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我在楼下小卖部门口听见几个穿校服的初中生聊天,有个男孩举着手机特别骄傲地说:"我找了个长期电话陪聊,叁小时才花五十块!"旁边扎马尾的女生立马接话:"你说的是不是最近特火的那个十堰初中生服务?我同桌上周也试过。"
当时我手里的冰红茶差点没拿稳。现在初中生都开始搞"电话陪聊"了?还明码标价五十元叁小时?这价格便宜得让人心里直打鼓。我家楼下理发店洗个头都要四十五呢,叁小时长途电话费都不止这个数。
藏在五十元背后的温度
后来通过学校老师辗转联系到提供服务的男孩小磊,他说话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青涩:"就是陪外地留守的同学写作业,有时也听他们讲讲心事。开始没收钱,后来打电话太多被我妈骂话费贵..."他声音渐渐低下去,"其实很多同学父母在外地打工,他们宁愿花五十块钱找人说话。"
有个叫婷婷的女生告诉我,她第一次拨通电话时紧张得手心冒汗。对面接电话的男孩开口就是:"咱们先对下暗号?天王盖地虎!"她噗嗤笑出声,忽然就不紧张了。那天他们聊了新出的动漫,聊了月考时做错的数学题,聊到电话发烫才挂断。她说那是父母离婚后,她第一次开心了叁小时。
这种学生之间的通话服务,倒成了某种情感寄托。现在孩子零花钱都不少,但能安静听他们说话的大人实在太少。班主任李老师有次在班会上偶然提起:"我教了二十年书,从没见过这样的现象。不过孩子们确实需要倾诉对象,这比沉迷游戏强多了。"
小磊的记账本上密密麻麻写着:3月17日,陪小凯背英语单词;3月21日,听小雯讲她养的小仓鼠走了...最近一页却画了个哭脸:"妈妈发现我在做这个,把手机没收了。"
就在上周,我在公交车上又碰见那几个初中生。扎马尾的女生正捂着手机小声说:"你别着急,这道题我刚开始也老错..."车窗外的阳光洒在她认真的侧脸上,忽然觉得,或许我们大人总是把事情想得太复杂。
五十块钱能买什么?在奶茶店可能就两杯波霸奶茶,在电影院不过一张学生票。但对这些孩子来说,叁小时的通话像是打开了某个秘密通道——他们在成堆的试卷和永远上不完的补习班之间,自己找到了喘口气的方式。
隔壁班有个男孩悄悄告诉我,他靠这个服务攒钱买了期盼已久的航模材料。但问起最开心的事,他眼睛亮晶晶地说:"上次有个同学说谢谢我,因为他终于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。"
夜渐渐深了,也许此刻正有某个房间亮着台灯,两个孩子举着发烫的手机。一个在讲今天操场上的梧桐树飘絮了,另一个在电话那头轻轻笑着。五十元叁小时的通话,记录着少年们最朴素的情感需求,像夜空中偶然相遇的两颗星星,用微弱却温暖的光,照亮彼此一小段路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