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丽品茶海选工作室,瑞丽品茗海选会所
瑞丽的午后,阳光透过芭蕉叶洒下斑驳光影,街巷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转角那家青瓦白墙的院落里,不时传来陶瓷相碰的清脆声响,这里就是很多茶客常提起的品茶海选工作室。
推开木门,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。竹帘半卷,茶香扑面而来,几位茶艺师正在长茶桌旁忙碌。穿棉麻裙的女孩小心地往盖碗里注水,蒸汽携着花香袅袅升起。“这是今天第叁款景迈山古树茶,”她抬头笑道,“前两泡还留着,要对比尝尝吗?”
茶香里的别样天地
其实刚开始听说“海选”这个词用在茶上,我也觉得新鲜。后来常来这里才明白,就是把各地新到的茶叶像选秀那样轮番亮相。每周二清晨,当季的毛茶样品就会整齐码在榆木茶架上,从临沧的冰岛甜柔到易武山野韵,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。
记得上个月遇到位从版纳来的制茶师傅,他双手粗糙却异常灵巧,在现场烤炙茶青。叶片在高温锅中噼啪作响,逐渐蜷曲成熟悉的普洱茶条索。“每片叶子都在说话,”他转动着手里的竹筛,“关键是要听懂它们想要变成什么样子。”
这种体验在传统茶庄确实不常见。隔壁茶桌的大叔每个月都从大理过来,他说在这里能喝到还没上市的山头茶,有时还能碰上茶农直接带来的私藏好货。上周他淘到半斤倚邦猫耳朵,那得意劲儿,像是捡到了宝贝。
茶艺师小陈给我看他们的品鉴记录本,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每款茶的特性。有意思的是评分栏不光有专业维度,还专门设了“惊喜度”这一项。“有的茶规规矩矩,但就是少了点心跳的感觉,”她眨眨眼,“我们找的就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味道。”
在茶汤里遇见知己
慢慢地,我发现来这里的人,喝的都不只是茶。靠窗的老先生每年谷雨前后都会出现,专门来试头春茶。他说比起年轻时现在更懂得等待,等水沸,等茶醒,等滋味在口腔里慢慢化开。
而斜对面的年轻夫妻正为婚礼选喜茶,女孩纠结于桂花乌龙的香甜还是凤凰单丛的醇厚。“要不两款都要?”男孩说着,悄悄把试饮杯往她面前推了推。茶香氤氲中,两人相视而笑的模样,比任何茶汤都甜。
这种氛围在城南那家瑞丽品茗海选会所也很常见。虽然装潢更现代些,但那份对茶的痴迷如出一辙。玻璃茶室里的光线经过特殊设计,能清楚观察茶汤色泽。负责人李先生说,他们最近在尝试将不同海拔的茶叶进行盲品,让茶客用味蕾而不是名气来做选择。
上周末的盲品会上,最受欢迎的居然是款没标签的野生紫芽孢。大家围着茶艺师打听来历,那种好奇和期待的眼神,让人想起小时候围着卖糖人的担子。
黄昏时分,我端起面前那杯橙黄透亮的茶汤。茶叶在杯底缓缓舒展,像是终于回到了家。窗外开始滴滴答答下起雨,屋子里茶香更浓了。或许这就是茶的魅力所在,它不只是饮品,更是一段时光,一次相遇,一个让生活慢下来的理由。
茶凉了可以再续,故事听完了还有新的。下周二据说有批哀牢山的新茶要到,不知又会遇见怎样的人和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