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祥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车站旁巷弄休闲去处
每次路过钟祥车站,都会不自觉地往旁边那些小巷子里张望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探出几枝野蔷薇,晾衣绳上飘着邻家的衬衫。这些巷子啊,就像藏在都市脉搏里的毛细血管,虽然不起眼,却透着活生生的人间烟火气。
拐进第一条巷子才走了十来步,就听见叮叮当当的敲打声。循着声音找过去,是家开了叁十多年的修鞋铺。老师傅坐在小马扎上,鼻梁架着老花镜,手里拿着我从来没见过的古怪工具。他看见我好奇的样子就笑了:“这是鞋匠的犁头,现在年轻人都不认识喽。”巷口的麻雀在电线上跳来跳去,老师傅一边修鞋一边哼着不成调的曲子,那种从容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。
再往里走,空气里突然飘来烤红薯的香甜味。有个大妈推着改造过的叁轮车,炉子里煨着五六个红薯。“尝尝吧,用炭火慢烤的,和外面用电炉子烤的不一样。”她掀开棉被子一角,热气扑面而来。确实不一样,撕开焦脆的外皮,金黄的瓤子冒着热气,咬一口满嘴香甜。大妈说她在巷子口卖了二十年红薯,看着车站翻新了叁次,巷子里的店铺换了好几茬,只有她的烤炉一直没变。
巷子深处的惊喜
越往深处走,越能发现这些巷子的妙处。有户人家在窗台上摆满了多肉植物,胖嘟嘟的叶片挤在粗陶盆里,像列队的小卫兵。隔壁木门上挂着贝壳风铃,风一过就叮咚作响。最让我惊喜的是发现了个旧书摊,老板把书整齐地码在简易木架上,自己坐在折迭椅上看报。我淘到一本八十年代出版的钟祥风物志,扉页还有人用钢笔写了首小诗。
这些巷弄里的店铺都小小的,却各有各的脾性。裁缝铺的老板娘记得每个老客人的尺寸,理发店的老师傅还保留着刮脸的服务,杂货店的商品堆到天花板,老板却能瞬间找出你要的那盒针线。在钟祥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时间仿佛走得特别慢。站在巷子中间往两头看,一边是车站川流不息的人潮,一边是这些安静伫立的老巷子,像是两个平行世界在此交汇。
傍晚时分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有户人家在门口摆了小桌吃晚饭,清炒时蔬的香气飘了半条巷子。几个放学的小孩在玩跳房子,橡皮筋还挂在两棵树之间。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总有人特意绕路也要穿过这些巷子——在赶路的间隙里,这些寻常景象反而成了最好的慰藉。
车站旁边新开的商场我也常去,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大概是少了那种不期而遇的温暖吧。在巷子里,你会遇见在藤椅上打盹的猫,会听到某扇窗里飘出的钢琴练习曲,会碰到主动告诉你哪家豆腐脑好吃的陌生奶奶。这些细碎的、偶然的相遇,让钟祥车站附近的小巷成了独特的车站旁巷弄休闲去处。
天色渐暗,我捧着那本旧书走出巷子。回头望去,巷口那盏路灯刚好亮起,把青石路照得泛着暖光。明天还要赶早班车,但知道这些巷子依然会在这里,等着下一个偶然拐进来的人,心里就莫名踏实。也许这就是巷子的魅力——它们从不喧哗,只是安静地守护着城市里最朴素的生活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