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宁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3小时800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3:24:50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,我在常宁表弟家吃饭时,听见他同学在楼道里打电话,嗓门大得整层楼都听得见。那孩子挂了电话就蹲在楼梯口抹眼泪,我出去倒垃圾正好撞见。他抽抽搭搭地说,这通叁小时的电话花了他整整八百块。

我当时第一反应是,这孩子怕不是被骗了吧?谁家初中生打个电话要这么多钱?可他攥着手机反复确认话费账单的样子,又让人心里发酸。后来我才知道,那通电话是打给在外省打工的妈妈。他妈妈在制衣厂赶工,白天完全没空接电话,只有深夜加班结束后才能通话。

那些按分钟计算的情感

表弟告诉我,他们班有好几个同学都这样。父母常年在外,平时全靠电话联系。可长途加漫游的费用实在吓人,有时候聊得正开心,突然就欠费停机了。有个女孩攒了叁个月零花钱,就为了在生日那天和妈妈视频两小时。

想想也挺心酸的。现在我们都用微信视频,根本想不起电话费这回事。可对这些留守家庭来说,每一分钟通话都是实实在在从牙缝里省出来的。那八百块钱,是那个男孩帮邻居收快递、周末去菜市场搬菜攒了半年的积蓄。

我问他为什么不用网络通话,他低着头说,妈妈那个老年手机除了接打电话,什么功能都没有。而且山里信号时好时坏,经常说几句话就断线,还不如直接打电话来得踏实。

藏在账单背后的故事

后来我特意去了解了下,像常宁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这种情况,在留守家庭多的乡镇还挺普遍的。虽然现在各种通讯套餐很多,但对在外打工的人来说,换个号码意味着要通知所有工友和老板,特别麻烦。所以很多人宁愿继续用老号码,默默承受高额漫游费。

有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——那孩子说,他妈妈在电话里总说“一切都好”,可他分明听见背景音里缝纫机咔嗒咔嗒响到深夜。而他妈妈后来告诉我,每次听到儿子在电话里说考了满分,就觉得再累也值得。

这让我想起前两天在便利店,看见个初中生对着电话手表说“妈,这个月流量用超了,下次再视频吧”。当时没在意,现在突然懂了那种欲言又止的无奈。

其实话说回来,现在很多通讯公司都有亲情号业务,可惜这些孩子和老人大多不懂怎么办理。有时候营业厅就在镇上,但没人想到要去问问。就像那个花800块打电话的男孩,后来才知道有个每月30元的亲情包,可以畅打500分钟。

这件事过去两个月了,我偶尔还会想起楼道里那个瘦小的身影。可能对有些人来说,八百块不过是一顿饭钱,但对那个常宁初中生而言,那是他能给母亲的全部牵挂。后来听说他妈妈换了智能机,学会了用微信,现在他们每天都能视频了。这大概就是,时代在悄悄变好的证明吧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