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州水磨工作室喝茶,胶州水磨茶座品饮时光
胶州老城区这条青石板路我走过无数回,今天却在巷子深处发现个新招牌。木匾上"水磨工作室"几个字被雨水洇得深浅不一,倒是窗台那盆文竹长得正好。
推门时铜铃叮当作响,迎面来的不是茶香,是石磨转动的沙沙声。店主正弓着腰伺候那台老物件,青苔沿着石磨边缘蔓开半指宽。"新采的云雾毛尖,要不要试试水磨茶的滋味?"她抬头时,眼角的细纹跟着笑意漾开。
时光在茶汤里慢了下来
看着茶叶在石磨里缓缓舒展,我突然想起外婆的灶台。那时候她总说"好茶要磨着喝",当时觉得麻烦,现在倒在这嗡嗡的磨盘声里听出了禅意。工作室角落堆着不同年份的茶饼,最老的那饼比我年纪还大。
"其实啊,用石磨低温碾茶,比机器多了叁分人情。"店主递来茶盏时,袖口沾着几片茶末。她说话像对待那些茶具,每个字都放在恰当的位置。窗外卖菱角的小贩吆喝着路过,声音穿过水汽氤氲的堂屋,竟也变得悠长。
第二泡时来了位常客,径直坐到八仙桌旁剥橘子。橘皮落在搪瓷盆里的脆响,和石磨的呜咽应和着,像某种生活里的韵律。他突然笑着指我茶盏:"起蛤皮了,这茶正到好处。"低头看去,茶沫果然在盏壁凝成蝉翼似的花纹。
暮色爬上门槛时,石磨停了。店主用竹刷清理沟槽的残叶,动作轻柔得像在给老伙计捋顺毛发。她说每天只磨七斤茶,多一两石磨就会闹脾气。这话让我端详起那台包浆温润的器具,它磨过的时光,或许比茶叶更值得品味。
临走时买了二两桂花乌龙,店主特意多包层棉纸。"茶跟着人走,颠簸多了会睡不安稳。"她送我到院门口,石榴树影里站着又说,"下次来尝尝新到的凤凰单丛,那茶要配着潮汕功夫茶具才妥当。"
巷口路灯亮起的刹那,茶香突然从纸包缝隙里钻出来。这味道让我莫名安心,仿佛揣着段可以随身携带的慢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