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伦怎样找出来卖的学生,海伦如何找到出售的学生
这几天老有人问我,海伦那孩子到底是怎么找到那些学生的?这事儿说来话长,得从去年春天讲起。
那天海伦在菜市场买豆腐,听见两个摊主闲聊,说西街老王家闺女突然不去上学了,整天在家呆坐着。要换成别人可能听听就算了,但海伦这人特别上心,第二天就拎着水果去老王家串门。
一个意外的发现
海伦到老王家一看,那姑娘就缩在墙角小板凳上,眼神飘忽不定。问了半天,姑娘才支支吾吾说,班上几个同学总逼她代写作业,不写就要挨打。海伦心里咯噔一下,这不就是变相的欺负人吗?她仔细问了问,发现这几个同学居然还向别的学生收“保护费”。
说来也巧,过了没两周,海伦在社区图书馆做义工时,又遇到个男孩总是最后一个离开。有次海伦帮他找掉在书架底下的橡皮,无意间看见他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。孩子刚开始不肯说,海伦也不急,每天帮他留个热包子,慢慢才问出来,原来有高年级学生强迫他偷家里的东西出来卖。
这两件事摆在一起,海伦琢磨出点味道来了。她寻思着,这些被胁迫的学生之间,会不会有什么联系?
把线索串起来
海伦开始留意周围孩子的异常表现。她发现,那些突然沉默寡言、零花钱突然变多、或者总带着不相称的贵重物品来上学的学生,都可能遇到了麻烦。有个细节很关键——这些孩子放学后总往旧校舍后面的小树林去。
说到海伦怎样找出来卖的学生,她还真有自己的土办法。她不动声色地观察了整整一个月,每天下午四点左右,就在小树林外面的长椅上织毛衣。时间长了,那些孩子都把她当成了普通邻居,在她面前渐渐放松了警惕。
慢慢地,海伦摸清了他们的活动规律。每周叁和周五,总有几个面生的年轻人来找这些学生,交接一些用黑色塑料袋包着的东西。海伦心里明镜似的,但她知道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。
说来你可能不信,最关键的突破口竟然是孩子们换新文具的频率。海伦注意到,有个女孩每周都会换新款的自动铅笔,这明显超出了她家的经济条件。海伦就从这支铅笔聊起,渐渐打开了女孩的心扉。
其实海伦如何找到出售的学生,靠的就是这份耐心和细心。她不直接问敏感问题,而是关心他们的生活,慢慢取得信任。比如她会问“最近是不是睡不好”,或者“食堂的饭菜合不合胃口”这样看似平常的话。
等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后,海伦才把情况反映给了学校的李老师。他们商量了个办法,由李老师以“课外兴趣小组”的名义,把这些经常去小树林的学生组织起来,既保护了他们,又能了解更多情况。
这事儿后来圆满解决了,那些胁迫学生的社会青年都被警方带走了。现在想想,海伦能成功找到这些被逼迫卖东西的学生,不是靠什么特殊技巧,而是真心实意地去关心他们,注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。有时候,最朴素的办法反而最管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