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阳约附近学生100一次,益阳学生相约百元一次
最近在本地的一些网络角落里,经常能看到“益阳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这样的信息。说实话,第一次刷到的时候,我盯着手机屏幕愣了好几秒。这种直白的表述方式,确实让人心里犯嘀咕。
不只是我,几个住在桥北的朋友也说起,他们在微信群和贴吧里都见过类似的内容。有个朋友挺纳闷地问我:“这到底指的是什么?是家教、兼职,还是别的什么?”说真的,当时我也答不上来。
信息背后的几种可能
琢磨了一下,这种“益阳学生相约百元一次”的情况,大概有这么几种可能。最常见的就是学生们在做家教,教小学生写作业或者辅导功课。现在家长们对孩子教育挺舍得投入,附近大学生收费不高,还挺受欢迎。
另外可能就是一些简单的兼职工作了。比如帮忙发传单、做促销,或者在一些活动现场打打杂。大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多,赚点零花钱也挺正常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表述方式确实容易让人多想。为什么不明说是做什么呢?这种含糊其辞的感觉,反而让人心里不太踏实。
我认识一个在湖南城市学院读书的学生,他告诉我,他们同学之间接家教活儿,一般都是直接写明“家教”或者“辅导作业”。像这样只说“相约”、只标价格的情况,他们自己也觉得有点奇怪。
家长们的担忧
跟几个邻居聊起这事儿,家里有孩子的家长都挺担心的。张阿姨的女儿正在上高中,她说现在经常叮嘱女儿,看到这种不明不白的信息千万别理会。“不是说怀疑什么,就是觉得这种说不清楚的内容,最好离远点。”
确实啊,如果真是正经的家教或者兼职,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说清楚呢?这种藏着掖着的感觉,反而让人心里犯嘀咕。
另一位家长说得更直接:“我宁愿多花点钱,通过正规渠道请家教,起码知道对方底细,用得放心。”这话确实在理,安全比什么都重要。
不过话说回来,也可能就是有些学生不太会发广告,写得太简单了。但无论如何,这种表达方式确实需要改进,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。
学生自己怎么看
后来我又问了问在读的大学生们,他们倒是见怪不怪了。有个学生说,这种“益阳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的信息在他们朋友圈里偶尔也能看到,大多是学长学姐介绍的临时工作。
“其实就是一些简单的零工,”他解释说,“比如帮忙整理资料、做问卷调查什么的。但因为活儿杂,不好具体描述,就统一写成这样了。”
不过他也承认,现在有些同学发这类信息时会写得更具体了,比如明确写上“资料整理兼职”或者“家教辅导”,避免被人误会。
这么看来,问题可能更多出在表达方式上,而不是事情本身。但无论如何,这种模糊的表述确实需要改改了。
说到这里,我想起前几天在五一路那边,真的看到有学生在摆摊做家教咨询,明码标价,还挺多人问的。这样光明正大的,不是挺好的吗?
其实啊,无论是学生找兼职,还是家长找家教,都把话说清楚最重要。含糊其辞反而容易惹麻烦,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