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湖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体验茶文化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6:36:09 来源:原创内容

洪湖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体验茶文化

“老师,这茶叶怎么闻起来有青草香呀?”五年级的小雨举着玻璃杯,对着阳光仔细观察那片舒展开的碧螺春。窗外是洪湖常见的湿润天气,教室里却飘着淡淡的茶香。这不是什么课外活动,而是他们这学期新增的“茶文化课”的日常场景。

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。洪湖本身不产名茶,但学校旁边有个老茶庄,校长和茶庄主人聊着聊着,突然有了主意:为什么不能把茶文化搬进课堂呢?孩子们整天抱着手机,总得让他们接触点传统的东西。于是从去年秋天开始,每周叁下午,四年级以上的学生都会有两节特别的课。

第一次上课时闹过笑话。有孩子直接把茶叶塞进嘴里嚼,苦得直吐舌头;还有孩子泡茶时水放得太满,端起来时洒了一身。但这些小小的插曲反而让孩子们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。

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故事

教茶文化的李老师是个有意思的人。他从不照本宣科,而是带着孩子们从最基础的开始。“你们看,”他拿起一片干茶叶,“这片叶子可能来自几百公里外的茶山,经过采摘、杀青、揉捻、烘干,最后才来到我们手上。”孩子们围成一圈,眼神里满是好奇。

最受欢迎的环节当然是实操。学校特意准备了小茶盘和玻璃杯,虽然不如专业茶具精致,但对孩子们来说已经足够。他们学着温杯、投茶、注水,看着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。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第一次成功泡出清亮的茶汤时,激动得差点把杯子打翻,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。

慢慢地,变化发生了。以前课间只知道追跑打闹的孩子,现在会凑在一起讨论哪种茶的香气更好闻;有个经常迟到的学生,因为特别期待茶文化课,居然改掉了赖床的习惯。

家长们最初也有些疑惑:“学这个有什么用?”直到发现孩子在家会主动给爷爷奶奶泡茶,吃饭时不再挑食,做作业时更能坐得住了,这才意识到,原来这片小小的叶子,真的在改变着什么。

语文老师发现了意外收获。在写《我最喜欢的一堂课》时,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茶文化课。有个学生在作文里写道:“看着茶叶慢慢沉到杯底,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‘静下心来’。”这种感悟,可比单纯的说教管用多了。

当然,课程也在不断改进。老师们发现,单纯讲理论孩子们容易走神,于是增加了更多动手环节。最近他们在尝试制作茶点心,虽然成品看起来不那么美观,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特别高。

茶庄的主人偶尔会来当客座老师。他穿着传统茶服,给孩子们讲茶叶的分类,教他们辨认不同茶汤的颜色。最让孩子们着迷的是听他讲各地茶俗的故事——广东人喝早茶的热闹,福建人功夫茶的讲究,还有边疆民族煮奶茶的豪迈。

这门特别的课程正在悄悄影响整个校园。课间追逐打闹的少了,教室里常能看到叁五个同学围坐品茶的身影。就连老师们也喜欢在办公室泡上一壶茶,享受片刻宁静。

或许,教育的意义就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。当孩子们学会在茶香中安静下来,当他们开始关心一片叶子的来历,当他们懂得双手奉茶表达的敬意,这些细微的改变,正在为他们的成长注入特别的力量。

下课的铃声响起,孩子们小心地清洗着自己的茶杯,把茶具整齐地放回原处。窗外,洪湖的雾气渐渐散去,阳光透过玻璃,照在那些还带着茶香的课桌上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