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岗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通话500元3小时服务
这事儿说起来你可能不信:鹤岗有个初中生,靠着帮人打电话,叁小时收了五百块。我头回听说时也直摇头,现在孩子挣钱这么容易了?
后来才知道,这孩子接的都是倾诉电话。有加班到深夜的上班族,有带孩子带到崩溃的宝妈,还有异地恋叁年没见过面的小情侣。他举着发烫的手机,安静听对方倒苦水,偶尔插两句“我懂”“确实不容易”。那些在现实里张不开口的话,反而能和陌生人说个痛快。
为什么愿意花钱找陌生人聊天
你说奇不奇怪?微信好友几百人,想认真说句话却找不着对象。朋友圈光鲜亮丽,私底下的烦闷倒要靠买服务来倾诉。那孩子有句话挺戳心:“他们不是缺朋友,是缺个能放心哭的地方。”
想想也是,成年人世界要体面,跟同事不能抱怨,跟家人报喜不报忧。反倒隔着电话线,谁也不用装。有个客户连续包月四周,每次就是讲她养了十年的金毛走了。孩子安静听着,偶尔回应“它肯定很幸福”,就这么简单。
这种学生通话500元3小时服务能存在,说到底是我们都太孤独了。地铁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,心里话却烂在肚子里。有时候,沉默比喧嚣更让人难受。
那孩子现在固定每周接叁单,成绩没掉还练出口才。他说最难忘的是个建筑工人,电话里能听见钢筋碰撞声。大叔说儿子和他冷战半年,不知道该怎么开口。孩子教他:“您就说想他了,烧了他爱吃的红烧肉”。两周后大叔特地来电道谢,说儿子回家吃饭了。
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。有人说这是不务正业,有人说消费脆弱心理。但你看深夜的电台情感热线,不也火了十几年?有时候陌生人的善意,反而能成为救命稻草。
现在这鹤岗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在小区传开了。几个退休老师想组织“倾听小组”,让留守老人也有说话的地方。你看,温暖这东西会传染,像多米诺骨牌,推倒第一张,后面的就接二连叁跟着动起来。
挂断电话时,孩子常会说“明天太阳照常升起”。这话简单,但对面的人往往就笑出声来。或许我们需要的,从来不是多厉害的解忧大师,就是有个地方能确认——你的感受,我听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