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水微信快餐人到付款,赤水快餐微信货到付款
这两天在赤水,我发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。下楼取外卖的时候,正好碰见邻居老陈,他乐呵呵地接过外卖员递来的盒饭,手机都没掏,直接说了句"还是老规矩,人到付款"。
我心里嘀咕,现在连街边小炒都能用微信点到啦?回到屋里打开手机一看,好家伙,赤水城里做快餐的,十个有八个都把"微信订餐,人到付款"写在招牌最显眼的地方。
从打电话到刷朋友圈的订餐变化
记得前两年叫外卖,得翻出那个皱巴巴的菜单本,盯着上面模糊的字迹,拨通电话还要扯着嗓子喊:"对!就要那个15块的宫保鸡丁!"现在倒好,中午休息时刷刷朋友圈,看哪家馆子发了刚出锅的照片,随手回条消息:"留一份,老时间送到"。到了十二点,送餐小哥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门口,掏出手机扫个码,这顿饭就算齐活了。
我家楼下那家川菜馆的老板娘说得实在:"以前接电话老是听错菜名,现在微信上白纸黑字,错了也有凭证。再说人到付款,顾客放心,我们生意也做得踏实。"
人到付款为啥这么受欢迎
说实话,我第一次用赤水微信快餐人到付款时,心里也打过鼓。要是送来的和图片不一样怎么办?要是分量不够怎么办?后来发现这套规矩挺公道——东西送到眼前,你先瞅瞅包装完不完整,打开看看菜量足不足,甚至尝口味道正不正,觉得合适再掏钱。
开快餐店的小张跟我说,自从改成"赤水快餐微信货到付款",店里投诉反而少了。"客人亲眼见到饭菜,钱付得情愿,我们也不用担心网上付款后的差评威胁。"
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老传统,套上微信点餐的新外壳,在赤水这个小城里愣是玩出了花样。现在连我七十岁的老妈都学会了,她在老年大学上课前,会让我帮她在微信上跟常去的那家馆子说好,下课回家时,饭菜正好送到小区门口。
昨天路过赤水最热闹的那条小吃街,听见两个送餐小哥在树荫下闲聊。一个说今天跑了二十多单,全是微信订的;另一个接话,现在大家都精明,非要看到实物才肯付钱。这话倒是实在,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,更何况是天天要吃的午饭。
如今走在赤水街头,经常能看见这样的场景:写字楼门口,叁五成群的白领边刷手机边等送餐;小区保安室里,堆着好几家不同餐馆的外卖;就连公园里遛弯的大爷,都会准时收到孙子从微信上给他订的营养餐。这些看似平常的画面,背后都连着同一个模式——先在微信上说好要什么,等东西送到眼前了,再爽快付钱。
可能有人会觉得,现在都什么年代了,还搞人到付款这么传统的方式。但在我看来,这正是咱们赤水人精明实在的地方——既跟上时代用上了微信点餐的便利,又保留了眼见为实的消费智慧。就像老话说的,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,饭菜合不合胃口,总得见到真章才好掏钱不是?
今晚不知道吃啥,我又点开了微信里那几个熟悉的对话框。看着各家发来的今日特价,忽然觉得,这种点餐方式就像咱们赤水人的性格,不玩虚的,实实在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