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乡学生喝茶兼职,学生课余品茗兼职
桐乡的学生圈子里,最近有个挺有意思的讨论——喝茶也能算兼职?这事儿听着新鲜,但仔细想想还挺靠谱。
我有个学妹小雯就在茶馆做兼职。她第一次去面试时也犯嘀咕,觉得不就是端茶倒水嘛。结果去了才发现,光绿茶就能分出十几种,每种茶的冲泡手法都有讲究。老板娘教她辨认明前龙井的豆香,区分滇红和金骏眉的蜜香,连注水时的手法轻重都会影响茶汤口感。
现在她每次上班都带着小本本,边服务客人边偷师。有次遇到个老茶客,看她对茶具保养得仔细,特意多点了一壶凤凰单丛,慢悠悠给她讲起潮汕功夫茶的"关公巡城"。这哪是打工啊,简直像上了门民俗文化课。
茶杯里的成长笔记
另一个男生阿杰的经历更有意思。他本来性格内向,在茶馆打工半年后居然成了店里的"活地图"。因为总有游客来问哪里能买到正宗杭白菊,哪家的姑嫂饼最地道,他干脆做了个桐乡美食手绘地图。现在熟客们都爱找他聊天,他手机里存满了茶客推荐的实习机会。
其实这种学生课余品茗兼职最妙的是,它把课堂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了。旅游管理系的同学能观察茶客消费习惯,学设计的可以研究茶具纹样,就连计算机系的都能琢磨线上茶文化推广——这不比在宿舍刷手机强?
当然也有累的时候。周末高峰期连续站五六小时,还要记得哪位客人常坐哪个位置,偏爱哪种水温。有次小雯不小心把普洱和铁观音的茶具混用,被老茶客轻轻提点了一句,现在她泡茶前总会多确认两遍茶罐标签。
最近梧桐大街新开了两家创意茶饮店,居然开始招学生当"茶文化推广大使",时薪比普通兼职高出二十块。要求也特别:得能说清桐乡胎菊和黄山贡菊的区别,还要会演示本地特色的薰豆茶做法。
看着同学们在氤氲茶香里边打工边解锁新技能,忽然觉得这大概是最有江南韵味的成长方式了。那些在青瓷盖碗里徐徐舒展的茶叶,像极了年轻人在岁月里慢慢绽放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