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州那里有站小巷,连州那条有站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3:18:06 来源:原创内容

连州那里有站小巷

说起连州那里有站小巷,估计不少老街坊都会露出会心一笑。这条藏在老城区腹地的小巷子,窄得连两人并排走都得侧身,可它偏偏就叫“有站小巷”。你说怪不怪?我第一次听这名字时也纳闷,站什么?站着聊天?站着看风景?还是说这里以前有个车站?

带着这份好奇,我上个月特意去了趟连州。穿过热闹的新城区,越往老城走,时光仿佛就越慢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的青苔绿得快要滴出水来。问了几个摇着蒲扇在树下乘凉的老爷爷,他们抬手一指:“喏,拐过那个卖糍粑的铺子就是。”

巷口比想象中还要窄,两边的骑楼几乎要碰在一起。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,忽然看见巷子中段真有个水泥墩子,半米来高,上面用红漆模糊写着“候车点”叁个字。我当下就乐了——难怪叫有站小巷,原来真能站着等车啊!

巷子深处飘来阵阵豆豉香,我循着味道往里走。杂货店的阿婆正在门口晒腊肉,她说这条巷子叁十年前是通往邻镇的班车停靠点。“那时候啊,天没亮就有人在这儿排队,去镇上卖菜的、走亲戚的,热闹得很。”她边说边把腊肉翻了个面,“后来新路修通了,班车改道,就剩这个墩子啦。”

现在的有站小巷早就没有了当年的喧嚣。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把晾在竹竿上的衣服染成金色。偶尔有摩托车小心翼翼穿过,司机和坐在门槛上摘菜的大婶熟络地打招呼。这里的时间好像被按了暂停键,还保留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生活节奏。

我在那个水泥墩子旁站了会儿,试着想象当年人们在此等车的场景。挑着担子的农民、背着书包的学生、提着大包小包的旅客,或许都曾在这短暂停留,然后各自奔赴不同的方向。如今站台废弃了,但生活还在继续——隔壁传来炒菜的刺啦声,二楼阳台的茉莉开得正好,几个老人在巷尾下象棋。

正要离开时,遇见个骑着叁轮车收废品的大叔。他熟练地把车停在墩子旁边,从怀里掏出保温杯喝水。“歇会儿,老地方了。”他憨厚地笑笑,“在这站了十年,习惯了。”原来对于有些人来说,这个不再运营的站台,依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坐标。

连州那条有站的小巷,它不像旅游景点那样光鲜亮丽,却真实地记录着市井生活的变迁。那些被时代淘汰的站台,最终都变成了记忆的容器,装着一代代人的故事。走在巷子里,你能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,轻轻的,像谁在耳边讲故事。

离开时我又回头看了一眼。夕阳把巷子描成暖黄色,那截水泥墩子静静立在阴影里,像个忠实的老朋友。或许明天,或许很久以后,当有人问起“连州那里有站小巷”时,它依然会以这样的姿态,等着下一个好奇的访客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