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康大学校鸡的暗号,南康大学校鸟的暗语
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。前几天路过图书馆后面的小树林,听见几个学弟学妹在嘀咕什么“校鸡的暗号”,我当时就愣住了——咱们南康大学,什么时候有这种奇怪的传统了?凑近了才听清,原来他们说的是“校际的暗号”,指的是和其他高校联谊时的接头方式。这口音闹的,差点闹出大笑话。
一场误会引发的趣事
不过这个误会倒让我想起另一件事。上周叁在食堂吃饭,隔壁桌的女生神秘兮兮地说:“你知道校鸟的暗语吗?”我差点被一口汤呛到。结果人家说的是学校观鸟社的秘密暗号,用来交流珍稀鸟类位置的。你说这事儿巧不巧?“校鸡”和“校鸟”,听起来像是一对儿,实际上八竿子打不着。
说起来,咱们学校确实有只传说中的“校鸡”。不是真鸡,是雕塑园里那只昂首挺胸的石雕公鸡。老校友都说,那下面埋着建校时的时光胶囊。至于真假,谁也说不准。倒是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期末考试前,绕着石鸡转叁圈,据说能保佑不挂科。你说这算不算是学生间心照不宣的“校鸡暗号”?
至于校鸟嘛,生物系的同学肯定知道。就是图书馆顶上那窝夜鹭,每年春天准时回来筑巢。观鸟社的同学给每只都起了名字,还编了一套观察手势——左手比划代表发现了目标,右手动作表示鸟的种类。这套“校鸟暗语”在他们社里代代相传,比课堂笔记还珍贵。
其实想想,每个大学都有这种只有自己人才懂的梗。就像我们宿舍楼下那棵歪脖子树,新生都觉得它丑,可大四的都知道,那是好多年前一位老教授亲手种的。树上挂着的那些许愿牌,写着学长学姐们未能说出口的心事。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暗号?
昨天在操场上,看见几个新生在研究石鸡底座上的刻字。那模样,让我想起叁年前的自己。那时我也以为“校鸡暗号”是什么了不得的秘密,现在明白了,它其实就是属于南康人的共同记忆。就像毕业时学长说的:等你们工作了就会懂,最怀念的不是课堂,是这些看似无聊的小事。
傍晚路过小湖边,观鸟社的学妹正举着望远镜打手势。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,那专注的神情突然让我很感动。这些年轻的“校鸟暗语”传承者,或许就是在用他们的方式,守护着校园里最纯粹的美好。
石鸡依然立在雕塑园,夜鹭仍旧年年归来。而我们这些学生,来了又走,却把青春里最鲜活的记忆,都藏在了这些看似无意义的“暗号”里。也许某天在异乡的街头,听到有人提起“校鸡”二字,会忍不住会心一笑——那里面藏着的,是只有南康人才懂的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