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学生品茶工作室,学生合作茗茶工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02:21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大学城后街,总能闻到一阵若有若无的茶香。循着味道找过去,才发现巷子深处新开了家特别的小店——合作学生品茶工作室。推门进去,满眼都是年轻面孔,有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正端着闻香杯给客人讲解什么,那认真的模样活像个老茶人。

说实话,我第一次见到这种完全由学生自己打理的学生合作茗茶工坊时,心里还挺纳闷的。现在年轻人不都爱喝奶茶咖啡吗?怎么这群孩子反倒泡在茶堆里了?

从作业本到茶艺课

负责泡茶的女生小陈给我递来一杯凤凰单丛。她手上动作行云流水,话却说得实在:“起初就是几个茶友凑钱买茶叶,后来发现好多同学都想试试,干脆就弄了个固定场地。”她指了指墙上挂着的课程表,“我们现在每周开叁次茶会,谁想来学都可以。”

墙角摞着几本被翻得卷边的《茶叶审评学》,旁边还摊着写了一半的微积分作业。这种违和感反而让人特别舒服——你既能听见他们讨论岩韵花香,转头又能听到抱怨明天要交的实验报告。这种生活气息,是那些精致茶馆里找不到的。

有个大叁的男生告诉我,他当初加入就是为了治好自己的“手机依赖症”。现在他能在茶席前安静地坐整个下午,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。“慢慢品出鸭屎香里的杏仁味那一刻,比通关游戏有意思多了。”他说这话时,眼睛亮闪闪的。

茶香里的青春故事

工作室最热闹的是周五晚上。他们会把桌子拼成长条茶席,不同专业的同学轮流当主泡。有次我去得巧,正好赶上“南北茶话会”。

有个东北姑娘第一次喝普洱,皱着眉头说像中药,旁边广东同学赶紧教她如何感受回甘;几个成都孩子对着茉莉花茶忆童年,北京同学却好奇为什么茉莉花茶要用绿茶做胚。这些看似简单的对话里,藏着多少鲜活的地域文化啊。

让我触动的是,他们不止停留在品茶。上个学期,这群年轻人居然联系到云南的茶农,直接合作定制了一批古树茶。包装设计是美院同学做的,销售策划是经管学院想的点子,连物流都找了物流专业的学长优化路线。这整个流程跑下来,不比参加商业竞赛收获少。

现在他们的学生合作茗茶工坊越来越像样了。上周我去时,他们正在试新到的武夷山肉桂。主泡的男生让大家猜山场气息,有人说是果香,有人说是桂皮味,还有个姑娘愣说是雨后青苔的味道。虽然答案五花八门,但每个人都在认真感受、表达,这种专注劲儿特别打动人。

窗台上养着几盆绿萝,书架里茶书和专业课教材插在一起,蓝牙音箱放着淡淡的古琴曲。这个由学生们一手打造的合作学生品茶工作室,早已超出了单纯喝茶的地方。它像是个小小的乌托邦,让年轻人在茶香中学会慢下来,在合作中读懂彼此。

临走时我回头看了看,暮色中工作室的暖黄灯光格外温柔。那些在茶汤中浮沉的青春,正用他们自己的方式,把流传千年的茶文化接过来,然后轻轻放在属于这个时代的位置上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