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平那里有站小巷的,高平站旁小巷位置
那条熟悉的小巷
每次路过高铁站,目光总会不自觉地瞟向那片老居民区。说真的,要不是朋友上次问起“高平那里有站小巷的”具体位置,我都快忘了那条巷子的存在了。那天我站在出站口指了半天方向,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带他走一趟。
从车站广场往东走,穿过两个红绿灯,能看到一排有些年头的香樟树。树荫后面藏着个不太起眼的巷口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。巷子不宽,刚好能容两辆电动车错身而过。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,我还嘀咕过这“高平站旁小巷位置”可真够隐蔽的。
早晨七八点是最热闹的时候。卖豆浆的阿姨认得每个老街坊,总要多给舀半勺;修鞋的老师傅坐在巷口,手里的活计不停,还能跟路过的每个人打招呼。最让人怀念的是那家烧饼铺,炉子支在巷子中间,老远就能闻到芝麻香。有次我赶早班车,老板看我急匆匆的,特意从炉里夹出新烤的饼追出来塞给我。
往深处走,能看见墙上还留着些老式电表箱,红砖房的外墙上爬着绿油油的爬山虎。二楼的木窗户总是半开着,晾衣竿横在巷子上空,挂着的衬衫还在滴水。有户人家的窗台上摆着几盆茉莉,开花时节整条巷子都是香的。这些细节,怕是地图上永远找不到的。
去年夏天巷口要改造的消息传开时,老住户们都在树下乘凉议论。李奶奶说她在这住了四十年,看着巷子从黄土路变成石板路。开杂货店的老王最担心的是,万一真要拆迁,这些老街坊以后去哪聊天。不过奇怪的是,大家抱怨归抱怨,谁都没真搬走的意思。
傍晚时分,巷子又换上另一副面孔。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逐打闹,厨房里飘出炒菜的香味,下班的人提着菜边走边和邻居闲聊。这时候的“高平那里有站小巷的”不再是个简单的地名,倒像是被夕阳浸透的旧胶片,每个画面都带着温度。
其实想想,这条巷子最特别的地方,是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。高铁站那边天天人来人往,列车时刻表精确到分秒,而一街之隔的巷子里,时间仿佛还停留在从前的样子。修了半年的自行车还在老师傅店里等着配件,树下的棋盘战局能持续整个下午。
最近听说巷子终于要整修了,不过方案改成了保留外观、只更新管线。这消息让大家都松了口气。或许在很多人心里,这条巷子早就不只是条通道,更像是城市飞速发展中的一个小小的避风港。每次从车站匆匆走过时,知道还有个地方保持着原来的模样,心里就会觉得踏实。
下次要是有人再问起“高平站旁小巷位置”,我大概还是会像现在这样,仔细地描述每个拐角的特点。毕竟有些地方啊,光给个坐标是说不明白的,你得真正走进去,在青石板上留下脚印,和巷口的猫打个照面,才能懂得它到底好在哪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