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北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叁小时通话收费五百元
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淮北有个初中生,为了一通叁小时电话,愣是掏了五百块钱。我头回听说时也直挠头,现在小孩零花钱都这么造的吗?
隔壁张阿姨上周买菜时跟我唠起,她闺女班主任在班上说了这事。那男孩平时挺内向,那天放学却躲进屋里压着嗓子打电话。他妈觉着不对劲,一查手机账单——好家伙,叁天里光给同一个号码就打掉两个月话费。
电话那头藏着什么秘密
孩子红着眼睛解释,对方是个游戏里认识的"代练",说充五百块能帮他把战绩打到全区前十。可这代练非要电话里教操作,美其名曰"手把手教学",叁小时下来游戏段位没见涨,话费倒先见了底。
其实这种事现在真不少见。我表姐家娃去年也被套路过,两百块买了个"绝版皮肤",结果收到张糊得马赛克似的图片。你说这些孩子图啥呢?大概就是那种"别人有我也要有"的攀比心在作怪。
那通淮北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背后,藏着现在孩子挺普通的孤独。爸妈总忙工作,同学间比着穿名牌球鞋,游戏里皮肤不闪亮都不好意思组队。有时候他们不是真想花钱,就是想要个能说上话的人。
学校门口小卖部老板跟我说,经常见学生凑钱买点卡。有个小男孩每周攥着二十块零花钱,犹豫老半天还是充进游戏里。问他为啥不买零食,他嘟囔说:"组队时他们看见我痴滨笔标志,都会喊我大佬。"
话说回来,那孩子后来咋样了?他爸带着去营业厅打印了通话记录,发现那个所谓代练压根不在本省。最后钱没追回来,但全家定了新规矩——每周陪孩子打两次篮球,手机改用儿童模式。
这事让我想起老家邻居的娃,去年用压岁钱买“虚拟宠物”花掉八百。当时觉得孩子太傻,现在琢磨,是不是我们大人总忙着低头看手机,反倒把孩子推向了屏幕那头的陌生人?
现在路过学校围墙,总看见等着接孩子的家长群。他们讨论学区房、补习班,却很少听见谁问“你家娃最近跟谁聊得来”。可能我们都忘了,电话线那头需要的,有时候就是句“今天球打得不错”的真心夸奖。
那个淮北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事过去小半年了。据说那男孩现在参加了航模小组,上周拿了个市级二等奖。领奖时他悄悄跟妈妈说,比游戏升段位开心十倍。你看,孩子们要的其实挺简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