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昌品茶私人工作室大选,金昌茶道私享定制甄选
最近路过金昌品茶私人工作室大选的现场,可真是让我开了眼界。门口摆着七八个青花瓷茶罐,竹编茶盘上搁着刚开封的冰岛古树茶,光是闻着那股子清冽的花蜜香,就觉得整个人都舒坦了。有位穿着棉麻衫的茶艺师正在冲瀹凤凰单丛,橙黄明亮的茶汤在玻璃公道杯里转着圈,她笑着说:"这泡鸭屎香要是焖超过15秒,可就辜负了潮州乌岽山的山场气息了。"
茶室里的匠心较量
你说现在找个能静心喝茶的地方怎么这么难?要么是闹哄哄的茶餐厅,要么是过分严肃的日式茶道。倒是金昌这些新开的私人茶室有点意思,我上个月在城东试过一家,主人把武夷山桐木关的野茶混着滇红发酵,泡出来的茶汤带着桂圆干的甜润,临走还送了我一包他们自窨的茉莉银针。昨天在城南又遇见个更绝的,老师傅用建水紫陶壶泡陈年熟普,每冲一道水都要用红外测温枪盯着,说是92度水温才能激出老茶头的糯香。
现在大家选茶室可比挑餐厅还认真。我认识个90后茶友,专门做了张评分表,从茶叶仓储湿度到主理人冲泡手法都要打分。上周他神秘兮兮地告诉我,有家工作室居然用不同产地的矿泉水对比冲泡同一款铁观音,结果发现惠州罗浮山的软水最能凸显观音韵。这种较真劲儿,倒是让我们这些老茶客都自愧不如。
记得去年这时候,金昌茶道私享定制甄选还没现在这么火热。当时要找这样的地方得靠熟人引荐,现在光是茶友群里分享的坐标就有二十多处。有个做金融转行开茶室的姑娘跟我说,她每天要根据客人体质配茶,遇到熬夜加班的白领就上十年陈白牡丹,要是来的是脾胃虚寒的阿姨,肯定要先煨壶陈年黑茶暖胃。
藏在城市褶皱里的茶香
前两天撞见个特别有意思的场面。在文创园里的工作室,几个年轻人正围着茶桌争论要不要在普洱茶里加陈皮。穿汉服的姑娘坚持传统派立场,说好茶本身就有层次;旁边玩香道的小伙子却认为创新搭配才有意思。最后主理人取出两款茶让大家盲品,结果加了五年新会皮的熟普反而更受欢迎。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切磋,可比正经茶会来得生动多了。
现在这些茶室主人个个身怀绝技。有次我在城西的工作室见识到"茶百戏",老师在茶沫上画出了写意山水,比咖啡拉花还精妙。还有个工作室每月举办"时空茶会",用唐宋明清不同朝代的茶器重现古法点茶。那天用建盏喝宋代龙团凤饼的体验,让我恍惚间像是穿越回了汴京茶肆。
说到底啊,咱们金昌人现在追求的早就不止是解渴了。就像昨天茶友打趣说的,以前觉得喝茶是中年人的标配,现在发现年轻人比老一辈还讲究。有个95后程序员甚至自己编了套算法,说要通过水质罢顿厂值和冲泡时长来优化茶汤口感。这种既保留传统精髓又拥抱现代思维的态度,或许正是金昌品茶私人工作室大选越来越热闹的缘由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