界首水会交流群,界首水友互动社区
这两天被朋友拉进了一个叫“界首水会交流群”的地方,刚进去那会儿我还纳闷,这“水会”是干啥的?难不成是一群人去研究怎么节约用水?
抱着好奇点了进去,结果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。群里聊得那叫一个热闹,从谁家楼下早餐店的蝉补汤味道最正,到沙颍河边上新修的步道晚上几点路灯最亮,甚至哪儿能买到刚出锅的葱油馍,各种接地气的话题就没停过。我才恍然大悟,这里的“水”,更像是咱们本地方言里“拉呱”“闲聊”的意思,聊的都是咱界首人身边真真切切的生活。
一个有人情味的线上小院
这个界首水会交流群,或者说界首水友互动社区,它不像有些大群,整天不是广告就是各种拼单链接。这儿更像是一个老城区的街坊小院,搬个小马扎就能坐下聊半天。昨天傍晚,就有一位阿姨在群里问,说老伴儿高血压的药快吃完了,平时去的那家药店没货,问大家知不知道哪儿有卖的。好家伙,没五分钟,七八条回复就顶上来了,有的直接报了药店名和大概位置,有的甚至说自己家里还有备用的可以先应应急。这种不掺假的热心肠,看着就让人觉得心里暖烘烘的。
还有一回,是个年轻妈妈在群里发愁,说孩子学校布置的手工作业,要用到那种彩色的瓦楞纸,她跑了好几个文具店都没找到。群里瞬间变身“寻物启事”专栏,有推荐城南小学旁边那家不起眼的小店的,有说某某超市的文具区角落可能有的,最后那个妈妈果然在大家说的地方买到了。她后来在群里发了好几个“谢谢”,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开心。
这些事儿吧,说起来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,可生活不就是由这些小事串起来的么?在这个群里,大家互通有无,互相搭把手,感觉整个界首城都变小了,人情味儿却变浓了。
藏着生活小智慧的宝藏地
待的时间久了,我发现这个界首水友互动社区还是个挖掘生活小智慧的宝库。比如前段时间天气返潮,家里地板老是湿漉漉的。我在群里随口抱怨了一句,立刻有位大哥分享了他的土法子:用温盐水拖地,能干得快不少。我试了试,还真的挺管用!
群里还经常能看到一些“历史性”的瞬间。上个礼拜,就有人发了几张老西街拆迁前的照片,青砖灰瓦,木格子窗,一下子勾起了好多人的回忆。大家在下面你一言我一语,讲着自己记忆里西街的样子,哪家的板面曾经味道一绝,哪家的剃头师傅手艺最好。这些渐渐模糊的城市记忆,就这么在大家的闲聊里,又被一点点拼凑了起来,变得鲜活。
当然了,几百号人的群,偶尔也会因为点儿小事,比如讨论新开的这家麻辣烫好不好吃,看法不一样,拌上几句嘴。但通常都是说完就过了,没人会真的往心里去,过不了一会儿,话题就又转到别处去了,气氛很快就缓和下来。这可能就是咱们平常人过日子的常态吧,有点小摩擦,但更多的是包容和理解。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,这样一个看似随便聊聊的界首水会交流群,却让我对这个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小城,有了更多一层的了解和亲近。它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,把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我们,轻轻地连在了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