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城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应城附近200元的爱情故事
最近刷手机,总看到有人在问应城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。这话听着有点心酸,又有点好笑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,我愣了半天。
两百块钱能干什么呢?现在随便看场电影都要四五十,吃顿像样的火锅没两叁百下不来。要是有人说能用两百块找到爱情,估计很多人都会撇嘴。
记忆中的老车站
我突然想起十年前在应城老汽车站附近见过的一对摆摊夫妻。那时候车站还没搬迁,他们就在出站口卖蒸糕,两块钱一个。女人负责收钱找零,男人低头忙着倒米浆、加馅料。偶尔有客人抱怨等久了,女人会笑着递上一张纸巾:“马上就好,他这人做事仔细。”
有次下大雨,他们的推车陷进水坑里。男人二话不说脱了鞋袜踩进污水里推车,女人赶紧撑着伞跟过去,自己半边身子都淋湿了。后来我在旁边小店躲雨,听见店主和熟人闲聊:“这两口子,租着叁百块一个月的单间,每天剩菜热叁遍都舍不得倒,倒是从来没见他们红过脸。”
现在想想,那大概就是应城附近200元的爱情故事吧。不是爱情只值两百块,而是哪怕兜里只剩两百块,还是想把日子过出温度来。
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忙着刷信用卡、还房贷,约会要去网红打卡地,过节要转账520。反而很少有人问,如果剥开这些光鲜亮丽的外壳,爱情还剩下什么。
我有个表妹去年结婚,小两口在应城郊区开了家洗车店。有次去他们那儿,正好看见妹夫蹲在地上给客户的车补漆,表妹在旁边递工具。忙完已经晚上八点多,两人就坐在店门口的小板凳上分一碗热干面。表妹把碗里的肉丝都挑到妹夫那边,妹夫又默默把鸡蛋拨回来。
这让我想起那对卖蒸糕的夫妻。时代在变,应城附近200元的爱情故事却还在不同的角落悄悄发生着。不是说钱不重要,而是有些人明白,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。
前两天路过新建的客运中心,居然又遇到了那对夫妻。他们现在租了个小门面,还是卖蒸糕,价钱涨到了叁块五。女人系着干净的围裙在柜台后忙碌,男人正把刚出笼的蒸糕搬到橱窗里。玻璃门上贴着一张微微发黄的合影,看背景应该是十年前在老车站门口拍的。
夕阳斜斜地照进店里,蒸笼冒出的热气把整个空间熏得朦朦胧胧的。我突然觉得,应城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这个问题,或许不该问别人,该问自己的心。
爱情从来不是明码标价的商品,它更像这对夫妻蒸笼里的米糕,需要文火慢蒸,需要耐心等待。最关键的是,你得相信掀开蒸笼的那一刻,会有腾腾的热气扑面而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