蚌埠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,蚌埠大学城学生容易联系上吗
最近和朋友聊天,他突然问我:“哎,你说蚌埠大学城那边的大学生,到底容不容易联系上啊?”这话倒把我问住了。仔细想想,这确实是个挺实际的问题。
要说联系学生,首先得看他们平时都在哪儿活动。大学城里有好几所高校,教学楼、图书馆、食堂、宿舍楼,这些地方自然是学生聚集的场所。不过现在的大学生,和咱们当年可真不太一样了。
线上渠道更直接
现在哪个学生不是手机不离手?微信、蚕蚕、校园论坛,这些才是他们真正活跃的地方。我认识一位在那边做社团工作的学妹,她说现在找学生,直接在年级群里发个通知,比挨个宿舍敲门快多了。不过她也提到,陌生人的好友申请,学生们一般不会轻易通过。
线下的话,倒是也有不少机会。食堂门口的社团招新、校园里的活动海报、篮球场边的比赛,这些都是接触学生的好时机。但话说回来,你要是直接上去搭话,人家可能会觉得挺突然的。
其实吧,我觉得关键在于用什么方式。现在的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都很强,太直接的商业推广他们反而不太接受。倒是一些校园活动、志愿项目或者学术讲座,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还挺高的。
找准时机很重要
记得上次去大学城找人,正好赶上期末考试周。那会儿联系学生可真难,图书馆里坐得满满当当,个个都在埋头复习。这时候去打扰,确实不太合适。但等到考试结束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,校园里明显热闹了许多。
现在很多学生也在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者创业。你要是通过正规的勤工助学中心或者校企合作项目,联系上学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。这样既安全又可靠,学生也更容易接受。
说到这儿,我想起之前帮一个公益组织在大学城招募志愿者。刚开始我们在校门口发传单,效果一般。后来改成在学生会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招募信息,没想到报名的人特别多。看来,找对方法真的很重要。
不过话说回来,联系学生这件事,还是要看具体目的。如果是正经的学生活动或者学术交流,学生们其实挺愿意参与的。但要是纯粹的商业推广,可能就得换个思路了。
现在很多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,这倒是个不错的桥梁。通过老师的引荐,既正规又可信,学生也更容易接受。
说到底,联系学生这事,关键还是要真诚。把他们当成平等的交流对象,而不是简单的目标人群。尊重他们的时间,理解他们的需求,这样沟通起来就会顺畅很多。
有时候想想,现在的大学生确实比我们那时候更懂得规划时间。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和安排,不太喜欢被打乱。所以联系他们的时候,提前预约、说明来意,这些细节都很重要。
说到这里,我突然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。不同的学校、不同的专业、甚至不同的年级,情况可能都不太一样。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,找到最适合的方式。
对了,最近听说大学城那边新开了个创业基地,很多学生团队都在那里搞项目。这种地方,应该是个不错的交流平台。既能了解学生的想法,又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。
不过话说回来,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联系学生,最重要的还是要本着互相尊重、互相理解的态度。毕竟沟通是双向的,只有双方都觉得舒服,这样的联系才有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