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流大学城学生约茶,学子课余品茗相聚
北流大学城学生约茶这事儿,最近在校园里悄悄流行起来。你说巧不巧,就在半个月前,我还觉得喝茶是长辈们的事儿,跟咱们年轻人隔着条代沟呢。那天下午叁点多,刚上完枯燥的专业课,我正揉着发酸的脖子往宿舍走,隔壁班的林楠从后面追上来:“走,带你去个地方醒醒神。”
穿过生活区后街的梧桐道,拐角处新开了家叫“茶言观舍”的小店。推门就闻到一股清雅的茉莉香,店里几个熟人正围坐在原木桌旁——文学院的陈璐端着青瓷杯在品茶,体育系的张伟居然没去打篮球,而是小心翼翼地往紫砂壶里注水。这画面让我愣在门口,这届年轻人怎么突然爱上喝茶了?
茶水里的慢时光
店主是毕业五年的学长,他边烫茶杯边笑道:“知道你们天天对着电子屏幕,特意备了些不苦不涩的茶。”他推过来一杯蜜香红茶,琥珀色的茶汤在掌心氤氲着热气。我抿了一口,舌尖泛起清甜,跟想象中的浓苦完全不同。窗外飘着细雨,但屋里暖融融的,陈璐正在分享她刚读到的茶诗:“竹下忘言对紫茶,全胜羽客醉流霞——咱们现在不正是这样?”
说来也怪,平时在微信群聊得火热的几个人,此刻都安静地捧着茶杯。计算机系的王涛突然抬头:“原来热水冲茶叶的声音这么好听,像下雨。”他这发现让我们都笑了。手机屏幕暗着躺在桌角,没人去碰——这事要是说给半个月前的我听,肯定觉得是天方夜谭。
这让我想起现在的大学生活,好像被按了快进键。赶课、抢食堂、刷学分,连吃饭都要边看视频边往嘴里扒拉。倒是这壶茶,硬是给我们偷来了半个下午的慢时光。学长给张伟续茶时说了句挺在理的话:“你们现在最缺的,不就是这种不赶时间的感觉吗?”
第二次去时,我带了困扰好几天的课题过去。茶叶在壶里舒展时,我把图纸摊开在茶桌上。建筑系的李悦指着结构图某个位置:“这里加个转角会不会更合理?”她蘸着茶水在桌面画了个弧线。水痕很快蒸发,但那个灵感却留了下来——后来这个设计还真拿了小组最高分。果然,喝着茶想事情,脑子转得都比平时活络。
现在每周叁下午的学子课余品茗相聚,成了我们心照不宣的约定。有时带着书本过去写作业,有时就纯粹聊天。上回下棋,张伟泡的铁观音忘了时间,喝起来略带涩味,他却挠头说:“这就像我们专业课,刚开始苦点儿,回味才香啊。”
茶凉了又续,话题从论文答辩转到职场规划。学长分享他大四在茶室完成的毕业设计,说那些茶香给他带来了很多灵感。玻璃壶里的普洱渐渐泡出枣红色,就像我们正在展开的大学生活,初品青涩,细尝回甘。
暮色渐浓时,我们收拾书包准备离开。王涛忽然说:“奇怪,明明喝的是茶,怎么感觉像充了电?”街灯次第亮起,照见每个人脸上轻松的神色。明天还要面对成堆的笔笔罢和实验报告,但至少此刻,我们在这缕茶香里找到了自己的节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