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阳精油推拿的女大学生,德阳女大学生精油按摩的日常
小琳低头看了眼手机,已经晚上八点半了。她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,把最后一瓶薰衣草精油放回柜子里。今天来体验德阳精油推拿的客人比平时多,站了六个小时,腿确实有点麻。
她是德阳本地一所大学的大叁学生,做这行快一年了。还记得第一次给客人推拿时,紧张得手心全是汗,生怕力道不对被人说。“现在嘛,算是老手啦,”她笑了笑,把额前散落的头发别到耳后,“至少知道怎么用巧劲,不会把自己累垮。”
从陌生到熟悉
刚开始接触这个行业纯粹是巧合。去年暑假,她在找兼职,偶然看到这家精油推拿馆在招学徒。说实话,第一反应是“这活儿我能干吗”?印象里,推拿好像是老师傅们做的事,和年轻学生扯不上关系。
但面试时老板的一番话让她改变了主意。“精油推拿不只是力气活,它需要理解肌肉纹理,懂得穴位,配合呼吸节奏。”老板拿出几瓶精油,柠檬的清新、檀木的沉静——那种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让她瞬间着迷。她决定试试看。
没想到这一试就做到了现在。手法从生疏到熟练,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客人。有整天对着电脑肩膀僵硬的白领,也有照顾孩子腰背酸痛的年轻妈妈。每次听到客人说“舒服多了”,她就觉得特别踏实。
这学期开学后,她调整了工作时间,只在周末和没课的下午来。室友们都知道她在做推拿,偶尔还会让她帮忙按按肩膀。“咱们寝室的免费理疗师,”她们常这么开玩笑。
平衡的日常
说实话,兼顾学业和工作真不容易。周一到现在,她完成了两篇论文,参加了社团活动,还在推拿馆工作了叁个下午。今天下午专业课结束后,她匆匆吃了碗面就赶来上班。
最难的是期末考试那段时间。推拿馆的工作不能停,复习计划又排得满满当当。她只好把碎片时间都用上,等客人的间隙背几个英语单词,坐公交回学校时复习课堂笔记。
有次她实在太累,给客人推拿时差点睡着。好在那位阿姨很体贴,发现她状态不好反而劝她多休息。“小姑娘,别太拼了,身体要紧。”这句话她记得特别清楚。
不过这种忙碌也让她学会了规划时间。现在她养成了写日程表的习惯,几点到几点上课,什么时候去图书馆,哪些时间段工作,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。“这算不算是被迫学会的时间管理?”她有时候会这么想。
不只是个工作
做这行久了,小琳渐渐发现,德阳精油推拿带给她的远不止一份收入。更多时候,她感觉自己像个倾听者。
上周来了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士,推拿过程中聊起正在读高中的儿子。说是孩子叛逆期,母子关系紧张,说着说着声音就哽咽了。小琳安静地听着,手上的动作放得更轻柔了些。她想起自己高中时也和妈妈吵过架,就把那时的经历简单讲了讲。
“后来怎么和好的?”客人问。
“可能就是有一天突然发现,妈妈的白头发变多了吧。”小琳轻声说。
推拿结束后,那位女士的表情轻松了许多。“谢谢你,小姑娘,不只是因为推拿。”她说。
这种时刻总是让小琳觉得,这份工作挺有意义的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,有时候就建立在一个放松的交谈环境中。她的推拿台不止是缓解身体疲劳的地方,也成了很多人暂时放下心事的角落。
窗外,德阳的夜景渐渐清晰起来。小琳收拾好工作台,准备下班回学校。明天早上八点有课,晚上还要准备小组讨论的材料。她背起书包,推开推拿馆的玻璃门,晚风迎面吹来,带着初秋的凉意。
这条路她已经走过很多次,从学校到推拿馆,再从推拿馆回学校。两个不同的世界,却在她身上自然地衔接起来。她想着这个周末应该能存够钱买那本心心念念的原文书了,脚步不由得轻快了几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