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安快餐品茶工作室,大安快餐茗茶工坊
走进大安区那条熟悉的街道,远远就能看见“大安快餐品茶工作室”的招牌在阳光下泛着暖光。隔壁新开的“大安快餐茗茶工坊”飘出缕缕茶香,两家店像对孪生兄弟,各自演绎着茶与生活的对话。
工作室这边总是热热闹闹的。中午十二点刚过,外卖小哥挤在取餐台前,后厨飘来红烧排骨的香气。但最特别的还是角落那个茶台——总有老客吃完盒饭不急离开,顺手从架上选个釉色温润的杯子,自己撬一饼普洱,慢悠悠地冲上两泡。茶水滚过舌尖,洗去饭后的油腻,也冲淡了午后的困倦。
茶香里藏着生活的两种温度
记得上周叁遇见位穿西装的大哥,他边回工作消息边等茶凉,忽然抬头问我:“你说,人为什么总想在忙碌里偷点闲?”没等我回答,他自己笑了,“就像这杯茶,明明叁分钟就能喝完,偏要分五口慢慢品。”这话听着挺有意思。现代人哪个不是被时间追着跑?可偏偏在这家快餐店改成的茶空间里,大家愿意把生活节奏调慢半拍。
转过街角就是大安快餐茗茶工坊,这儿是另一番光景。木质长桌上摆着汝窑茶具,年轻茶师正教客人辨认岩茶的桂皮香。但仔细看会发现,他们不讲究繁复的茶道礼仪,反倒鼓励客人直接用马克杯泡茶。穿牛仔裤的女孩在等奶茶外卖的间隙,被推荐试了杯凤凰单丛,她惊讶地说:“原来纯茶还能这么香!”
两家店其实同根同源。创始人老陈当初盘下相邻店铺时,街坊都不理解:“快餐和慢茶怎么能并存?”他却觉得,现代人既要解决吃饭的实在需求,也需要精神上的喘息。于是在保留快餐便捷的基础上,悄悄把茶文化揉进日常场景里。
现在工作室的老熟客常端着茶杯溜达去工坊参加茶会,工坊的茶友偶尔也会来工作室吃顿简餐。两种业态非但没互相干扰,反而形成独特的生态——就像茶汤的浓淡转换,生活原本就该有张有弛。
黄昏时分最适合来杯东方美人茶。橙黄的茶汤在玻璃杯里晃荡,蜜香混着隔壁锅铲翻炒的声音,居然莫名和谐。有个退休教师天天带着保温杯来打茶,他说在这能看见城市最真实的模样:送完外卖的小哥仰头灌下大杯凉茶,写字楼出来的白领小口抿着金骏眉,每个人都在这片空间里找到自己的节奏。
茶还是那片树叶,但大安快餐品茶工作室给了它不同的可能性。当茶香从紫砂壶飘进快餐盒,当忙碌与闲适只剩一道玻璃门的距离,我们突然发现——原来生活不必非此即彼,就像好茶既可以用盖碗细细品,也能装进随行杯带着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