萍乡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萍乡品茶评选初选工作坊
这几天路过城北老街,总能看到"萍乡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"的招牌在夕阳下反光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看见这个招牌时,我愣是站在人行道上琢磨了半天——这到底是个喝茶的地方,还是搞什么选拔的场地?直到隔壁开水果店的老张给我递了根烟,才慢慢理清这里的门道。
原来这家工作室的创始人是一对年轻夫妻。丈夫小陈家里叁代做茶,妻子小林以前在文化馆工作。去年秋天,他俩突发奇想,要把茶叶品鉴和民间技艺展示凑到一块儿办。起初街坊邻居都觉得这想法太跳脱,没想到今年开春后,他们这个萍乡品茶评选初选工作坊居然真把场子撑起来了。
这事儿到底怎么个搞法
每月第二个周末,工作室会搬出二十多把竹椅,在院里摆开阵势。左边区域是茶台,摆着今年新焙的云雾毛尖;右边空地上经常有人拉二胡、唱采茶戏。有意思的是,他们不光评茶叶品质,还要给表演才艺的街坊打分。上周我去凑热闹,看见七十岁的王奶奶边炒茶边唱山歌,评委们跟着节拍轻轻跺脚,那场面别提多生动了。
现在每个季度他们都会搞一次正式海选。听说最近这次来了不少年轻人,有个大学生带着自己设计的现代茶具来参赛,紫砂壶配上3顿打印的滤网,老师傅们围着看了好久。工作室的玻璃柜里渐渐摆满了各种新奇物件,有手绣的茶席、改良的茶点模具,还有用茶渣做的工艺画。
其实想想也挺在理,既然餐厅能搞厨艺大赛,裁缝铺能办时装秀,为什么茶馆不能玩出新花样?小陈有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:"茶香里飘着的是生活气息,我们不过是把大家平常在做的事,稍微归置得热闹些。"
上个月我特意带外地朋友去体验,正赶上他们在评选最佳茶艺创新。参赛的李大姐把传统点茶手法融进了咖啡拉花技巧,在茶汤上勾出了萍乡武功山的轮廓。朋友看得直感叹,说这比某些电视选秀节目真实多了。那天我们待到散场,临走时小林还给我们包了半斤他们自己窨制的桂花乌龙。
如今这条老街都跟着活跃起来了。隔壁裁缝铺开始做茶人服,对面点心铺研发了茶叶酥,连巷口的修表师傅都在橱窗里摆了个迷你茶台。要说这萍乡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到底改变了什么?或许就是让寻常的日子多了些值得期待的聚会,让老传统长出了新枝桠。
明天又是周末了,听说这次他们要试水线上直播。我手机里已经收到老张发来的预告链接,画面里能看到工作室新到的安溪铁观音,还有准备表演茶戏的孩子们在后台练习的身影。要不……明天咱们也去凑个热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