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西大活便宜又好的地方,定西大活实惠佳处
说到定西大活,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就是“这地方能有什么好玩的”。哎,你还真别急着下结论,我头回去的时候也这么想,结果愣是被现实打了个措手不及。
那天本来打算随便转转就走,结果拐进巷子看见个卖土豆饼的小摊。老板是个实在人,叁块钱给烙得金黄酥脆,撒上辣椒面咬一口,嚯,那叫一个香!就这么着,我跟着香味越走越深,渐渐发现了定西大活的另一面。
藏在市井里的惊喜
要说定西大活便宜又好的地方,还真得往老街巷里钻。你猜怎么着?就在老戏台往东两百米,有家开了二十年的羊肉馆子。他家的清汤羊肉那叫一绝,碗里飘着翠绿的香菜,汤底清亮见底,羊肉炖得烂乎又不失嚼劲。关键是价格,二十八块钱满满一大碗,够两个姑娘分着吃。老板说这些年就没涨过价,来的都是老街坊,赚个辛苦钱就知足了。
再往前走两步,有个摆摊卖手工布鞋的大姐。她做的千层底穿着特别跟脚,我买了一双穿到现在都快叁年了,鞋底愣是没怎么磨损。叁十五块钱一双,比商场里那些动不动两叁百的布鞋实在多了。大姐边纳鞋底边跟我唠嗑,说这手艺是从她姥姥那辈传下来的,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学,她就想趁着还能做,多给老街坊们做几双舒服鞋。
要说最让我惊喜的,还得数那个藏在居民楼里的旧书店。门脸不大,推门进去却别有洞天,满墙的书直顶到天花板。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爷爷,正捧着本《水浒传》看得入神。这里的书都是按斤称的,十五块钱一斤,我上次淘了八本民国小说才花了四十多块。老爷子说开这个店不为赚钱,就图个清静,能跟爱书的人说说话。
转悠到晌午,我在菜市场门口碰见个卖凉皮的大娘。她家的凉皮都是当天现蒸的,薄得能透光,配上自家磨的芝麻酱和蒜汁,五块钱一份吃得心满意足。旁边卖菜的大爷告诉我,这大娘在这摆了十几年摊,味道从来没变过,好多搬走的老住户还会专门坐车回来吃。
其实在定西大活转悠久了,你会发现这里最打动人心的不是别的,正是那份几十年如一日的踏实劲儿。现在的商场里动不动就搞什么网红店,装修得花里胡哨,东西却未必实在。可在这儿,店家们还守着最朴素的生意经——东西要好,价格要实诚,街坊邻居处得跟自家人似的。
那天临走时我又去了趟羊肉馆,正好碰上老板在教儿子熬汤。小伙子有点不耐烦,觉得这活儿太辛苦。老板说了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:“慢火熬汤就像做人,急了就出不来那个味儿。”这话听着简单,可仔细想想,说的不就是定西大活这些小店能一直这么实惠又好的道理么?
要说在定西大活逛街最大的乐趣,可能就是这种不期而遇的温暖。你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见什么味道,会听到什么故事,但你知道,在这里花不了多少钱,就能买到实实在在的满足。这大概就是为什么,我总愿意隔叁差五地往这儿跑,哪怕什么都不买,光是走走看看,心里也觉得特别踏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