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拉山口大学城学生约茶,附近学子品茗相聚
阿拉山口大学城东门外的巷子里,新开了家叫“暖茶阁”的小店。每到傍晚,玻璃窗前总会坐着叁叁两两的年轻人,手里捧着冒着热气的茶杯。这周第叁次被室友拉来,我才发现原来这里藏着大学城最生动的风景。
店主是个扎着马尾辫的学姐,去年刚从商贸学院毕业。“开店不是为了赚钱,”她边洗茶杯边说,“就是想念读书时和大家喝茶聊天的日子。”她总记得熟客的喜好——法律系的小王要酽酽的普洱,师范学院的林琳喜欢加蜂蜜的花茶,而体育系的几个男生,夏天会准时来喝冰镇乌龙。
茶香里的相遇
你说奇怪不奇怪,在图书馆可能永远碰不上的人,在茶馆里却能自然地说上话。上周叁下午,我正对着微观经济学课本发愁,隔壁桌戴眼镜的男生忽然递来张纸条:“你这道题的解法可以更简单。”等他讲完题,我才知道是理工大二的学霸。后来我们常约在这里讨论功课,他教我做题,我请他喝茶。
这种相遇在暖茶阁每天都在发生。学设计的同学在这里画速写,创业社团的同学讨论项目,还有几个不同学校的老乡,每周五固定来喝茶打牌。茶杯端起放下间,陌生变成了熟悉,孤单找到了同伴。
记得有个雨天,店里只剩我和一个陌生女孩。她突然问我:“你说,咱们毕业后还会记得这个地方吗?”我没回答,但心里知道,有些记忆就像茶香,哪怕杯子空了,味道还会留在空气里。
不只是喝茶的地方
慢慢地我明白了,阿拉山口大学城学生约茶,约的不只是茶。去年考研那阵,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备战的学生在这里互相抽查知识点。对面医学院的李明说,在这里读书效率比图书馆还高,“困了有茶提神,累了有人说话,就像有个学习小组在旁边”。
茶馆角落有个本子,上面写满了留言。有人记录开心事:“今天教资考试通过了!”也有人写烦恼:“投了二十份简历还没回音。”翻着这些字句,你能触摸到大学城里最真实的心跳。
现在连老师们也常来这里。上周二晚上,文学院的陈教授居然在店里和学生们讨论红楼梦,说到高兴处,还给大家点了盘桂花糕。那种轻松自在的交流,在课堂上可不容易见到。
这种附近学子品茗相聚的时光,成了我们大学生活里特别的组成部分。它不像上课那样正式,不像聚餐那样热闹,就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,喝着茶,说着话,或者什么都不说。但你总能在这里找到理解,找到安慰,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。
昨天又去了暖茶阁,学姐正在教新来的学妹泡茶。看着她们专注的样子,我忽然想到,也许很多年后,我们还会记得这个飘着茶香的小店,记得在这里遇见的每个人,每段对话。这些温暖的片段,会像茶汤一样,缓缓流淌在对于青春的记忆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