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锦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深处150元的情缘
盘锦的夏天总是湿漉漉的,空气里飘着河海交汇处特有的咸腥。我撑着伞在老城区转悠,雨滴顺着屋檐断断续续地敲在青石板上。这条巷子窄得只能容两人并肩,墙头的狗尾巴草在雨里摇摇晃晃。
巷子深处有家裁缝铺,木招牌被雨水泡得发白。王阿姨坐在店门口踩缝纫机,哒哒声和雨声混在一起。"改裤脚五块,补衬衫十块。"她头也不抬地说。我注意到她总在午后叁点收起活计,从铁盒里取出个布包仔细抚平。有次布包散了,露出张边角发黄的照片——两个年轻人并肩坐在巷口的槐树下。
铁盒里的旧时光
那年她还不是王阿姨。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小芳姑娘,总在黄昏时分假装在井台洗衣服。白衬衫的青年推着二八大杠经过,车铃叮当作响。"同志,能借个火吗?"他第一次搭话时,手里攥着包迎春牌香烟。其实她早注意到了,这个地质勘探队的小伙子,总在周叁轮休时出现在巷子里。
他们第一次约会是在人民电影院。片名记不清了,只记得他紧张得把瓜子壳撒了一地。散场后在小吃摊分食一碗抻面,热汤氤氲中,他忽然说:"队里要调我去新疆。"她筷子上的荷包蛋跌回了碗里。
临行前夜,他把叁个月省下的粮票和补助凑成150元,厚厚一沓塞进她手里。"留着买块上海表。"她反手把钱压在他行李最底层,"等你回来,裁缝铺应该开起来了。"雨忽然下大了,青石板路上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他们的布鞋。
后来的故事像被雨水晕开的墨迹。勘探队遇上山体滑坡的通报登在《盘锦日报》角落。她没哭没闹,照常参加了技能培训班的毕业考。只是从此总爱坐在巷口做针线,仿佛在等某个熟悉的自行车铃声响过。
现在的年轻人总笑她守着十块钱的补衣生意。他们不懂,有些针脚缝进去的时光,比任何奢侈品都珍贵。就像那条巷子,虽然墙皮斑驳了,槐树也被台风刮倒过,但每年春天砖缝里总会钻出新的牵牛花。
雨渐渐停了。王阿姨把铁盒收回柜台最深处,那里还躺着半张未烧完的信纸,隐约能看见"组织照顾...150元抚恤..."的钢笔字迹。她起身抖了抖围裙上的线头,巷口飘来烤地瓜的香气。自行车铃声突然响起,她下意识抬头,看见外卖小哥的黄色制服消失在拐角。
夕阳从云隙漏出来,把巷子里的积水照得发亮。那些没说完的话,都变成了裁缝机上年复一年的哒哒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