绍兴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有类似别称的楼群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1:58:22 来源:原创内容

楼群绰号背后的故事

前两天和毕业多年的学长聊天,说起绍兴大学城附近的租房情况,他脱口而出:“就炮楼那片呗,现在价格涨了吧?”这个称呼让我愣了一下——在校叁年,我还是头回听说这个叫法。挂了电话,我盯着窗外那片密集的居民楼,突然产生了好奇:这些每天经过的建筑,怎么就有了这样的别称?

带着这个疑问,我特意骑车在大学城周边转了两圈。要说这些楼群确实挺显眼,十几栋二十多层的高楼紧挨着,窗户密密麻麻得像蜂巢。外墙多是浅色瓷砖,因为年份不短了,有些地方渗着水渍。最特别的是楼间距特别窄,站在底下抬头看,天空都被割裂成了细长条。附近小超市的老板一边理货一边说:“这些楼啊,当年可是最早的一批电梯公寓,学生、租客特别多,白天晚上都热闹。”

我在水果摊买橘子时,顺势问了问“炮楼”这称呼的来历。摊主大姐笑了:“都这么叫好些年了,你看这些楼长得像不像军事碉堡?方方正正还带个小阳台。”她指了指不远处正在装修的几栋楼,“那边新盖的几栋,也有人叫它们新炮楼,反正模样差不多。”这倒提醒了我,仔细看去,新建的楼群虽然外立面更现代,但整体布局和之前那些确实神似。

说来有趣,这种给建筑群起绰号的现象,在大学生圈子里特别普遍。隔壁宿舍的老王说,他们管图书馆叫“熬夜城堡”,把后街网吧称作“精神家园”。这些外号带着点调侃,却也莫名贴切。就像“炮楼”这个称呼,虽然听着不太雅,但确实抓住了那片楼群给人的第一印象——高耸、密集、住着大量年轻人。

黄昏时分,我跟着下课的学生人流往那片楼群走。一楼底商全是各种小店,麻辣烫、打印社、奶茶店灯火通明,空气里混着食物香气和打印机的温热。电梯口挤满了拿快递的学生,有个男生对着电话喊:“就炮楼叁单元,你送到楼下驿站就行!”看来这个称呼早已融入日常,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地标。

住在其中一栋楼的小刘告诉我,他刚搬来时也不知道这个叫法,直到外卖小哥每次确认地址都会问:“是炮楼那片吗?”他说这里的租客八成都是各校学生,晚上阳台上晾的全是校服和运动衫。因为户型紧凑、租金相对便宜,特别受学生党欢迎。“有时候在楼道里能听见四五个学校的学生在讨论小组作业,挺有意思的。”

这片被戏称为炮楼的建筑群,其实折射着大学城发展的某个侧面。当年为了满足不断涌入的学生需求,这类高密度住宅应运而生。它们可能谈不上多美观,但确实解决了很多人的居住问题。现在周边又陆续建起类似的楼群,虽然大家给它们的绰号各不相同,但功能和当初那些楼差不多。

夜色渐深,我离开时回头望去,那些楼窗里的灯光星星点点,像无数个正在发生的青春故事。或许每座大学城周边都有这样一片建筑,它们被学生们起了各种外号,承载着求学时光的集体记忆。这些看似随意的称呼,反而比正式名称更鲜活地留在了大家的回忆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