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伦贝尔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,当地少年家教时薪相近
呼伦贝尔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
最近在呼伦贝尔的朋友圈里,有个事儿挺惹人讨论——有个14岁的初中生,给邻居家小孩辅导功课,一小时收了50块钱。这事儿乍听起来有点惊讶,但仔细想想,好像又在情理之中。我表姑家就在海拉尔区,她说现在家长们都挺犯愁,放假了孩子没人管,成绩掉得厉害。请大学生家教吧,课时费动辄上百;找培训机构,一节课也要一两百。这么一比,初中生帮忙辅导低年级作业,反而成了性价比不错的选择。
那孩子叫巴特尔,蒙古族小男孩,今年刚上初二。我特意打听过,他主要帮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检查数学作业,偶尔也教教简单的英语单词。孩子妈妈跟我说:“本来只是帮对门邻居照看下孩子,后来人家非要给钱,推辞不过就收了30块。结果孩子教得挺认真,那家小孩期末数学破天荒考了90分,现在主动涨到50块了。”说到这里时,她眼角都是藏不住的笑纹。
其实在牧区,这种互助式学习挺常见的。去年冬天我在陈巴尔虎旗就见过,几个中学生围在蒙古包里,互相抽查古诗词背诵。不过现在这样明码标价的情况,确实越来越多了。有个在教育局工作的朋友悄悄告诉我,他们做过摸底调查,发现寒暑假期间,这种青少年之间的有偿辅导能占到课外辅导总量的15%左右。
为什么家长愿意掏这个钱呢?我跟几个请过“小老师”的家长聊过。开火锅店的刘姐说得实在:“大学生家教虽然知识渊博,但经常要改时间。这些中学生就住在小区里,晚上吃完饭溜达过来就能上课,特别方便。”她家闺女今年六年级,请的就是隔壁楼初叁的学生,效果确实不错。
不过也有人担心,这么小的孩子当家教,真的能教好吗?我亲眼见过巴特尔上课的样子。他给叁年级的其其格讲应用题时,会拿出自己收集的恐龙卡片当教具,把数学题编成恐龙战队的故事。这种童趣化的讲解方式,反而比正规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小朋友接受。有时候我在想,或许教育最本真的样子,就是这种同龄人之间的知识传递吧。
当然了,这种现象背后也透着些无奈。现在很多双职工家庭确实抽不出时间辅导孩子,而正规家教的价格又让人望而却步。呼伦贝尔地广人稀,有些牧区孩子要去旗里上辅导班,来回车程都要叁四个小时。这么看来,能在社区里找到合适的“小老师”,倒成了两全其美的选择。
随着新学期开始,巴特尔现在周末要带两个学生。他悄悄告诉我,用自己挣的钱买了心心念念的望远镜,说要观察贝尔湖候鸟迁徙。而请他辅导的那些孩子,最近数学作业本上的红叉明显少了。这种发生在草原小城里的教育互动,就像冬日的牛粪火炉,不耀眼却温暖实在。
或许我们不必急着给这种现象贴上标签,教育本来就有很多种可能。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彼此陪伴中都在成长,这就够了。就像额吉常说的,小马驹互相追逐着,跑着跑着就翻过了山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