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新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阜新学生500元通话3小时
这事儿说来挺让人纳闷的。前两天在菜市场听见邻居张婶念叨,说她上初二的儿子最近找她要了500块钱,说是要参加什么“重要电话会议”。孩子平时挺懂事的,张婶虽然心里犯嘀咕,还是把钱给了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这孩子把自己锁在房间里,抱着手机说了整整叁个小时。
电话那头藏着什么秘密
张婶留了个心眼,在门外断断续续听见儿子在说“项目进度”“风险评估”这些词儿。她心里直打鼓:初中生哪懂这些?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这孩子加入了网上的编程学习小组,正在和全国各地的小伙伴合作开发一个小程序。那500块钱是租用专业会议系统的费用,叁个小时的通话是为了协调开发进度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最近在年轻人中间流行的一种新现象。不少像张婶儿子这样的初中生,开始把零花钱省下来,投入到各种线上协作项目里。他们管这叫“知识众筹”——每个人出点钱,凑起来购买专业服务,然后一起学习新东西。说来也怪,这些孩子平时买瓶饮料都要纠结半天,可遇到正经学习机会,花起钱来倒挺大方。
我特意找了个周末去张婶家做客,那孩子正抱着笔记本电脑调试代码。他跟我说:“阿姨您不知道,我们小组六个人,每人出500元3小时电话费用,就能用上公司级的视频会议系统。这比我们自己瞎琢磨效率高多了。”看着他认真的样子,我突然觉得,这代孩子和我们那会儿真不一样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阜新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现象,也引发了不少讨论。有的家长觉得这是乱花钱,有的则认为是值得的投资。住在隔壁楼的李老师就说了,她班上有个学生,去年参加了个类似的线上项目,现在都能自己写简单的手机应用了。
新式学习带来的思考
仔细想想,这事儿背后反映的是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。像咱们阜新这样的城市,很难请到顶尖的编程老师。但通过阜新学生500元通话3小时这样的方式,孩子们就能接触到全国各地优秀导师的指导。虽然花费不小,但效果确实立竿见影。
张婶现在也想开了。她说虽然那次500块钱花得让她肉疼,但看到儿子现在每天主动查资料、学编程,周末也不睡懒觉了,她觉得这钱花得值。更让她欣慰的是,孩子现在做事更有规划了,连带着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提高了。
当然啦,这种高投入的学习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个家庭。重要的是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途径。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孩子,他就用更省钱的办法——和同学凑钱买线上课程,然后定期用免费软件开讨论会。效果也不错,关键是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。
说到这儿,我不禁想起前几天在街上遇到的一件事。两个初中生模样的孩子,一边走一边讨论着什么“服务器配置”。听见他们提到“咱们那次叁个小时的电话会议”,我就知道,这肯定又是哪个学习小组在开展活动呢。看来,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,在咱们这儿已经不算新鲜事了。
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。重要的是大人们要放下成见,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。就像张婶现在常说的:“孩子的世界,咱们得试着去理解。”说不定哪天,这些现在看起来“不务正业”的活动,就能成为孩子们未来发展的基石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