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昌那里有站小巷的,乐昌站旁小巷位置
乐昌那里有站小巷的,这个问题最近总被外地朋友问起。第一次听到时我也愣了一下——乐昌站每天人来人往,谁会在意站台后面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呢?
说起乐昌站旁小巷位置,得从出站口往左拐说起。沿着老榕树下的斜坡走二百米,你会看见一排带着锈迹的蓝色铁皮棚。这儿藏着地道的乐昌味道,清晨六点,肠粉店蒸笼冒出的白气能把整条巷子染成雾蒙蒙的。
巷子里的晨昏日夜
天刚蒙蒙亮,修自行车的老陈就开始叮叮当当地敲打。他在这条乐昌站旁小巷住了叁十年,记得每块青石板的磨损痕迹。“以前哪有这么多人来问路啊”,他给轮胎打着气,“现在年轻人举着手机到处拍,说我们这儿像...像什么电影场景”。
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,巷子反而安静下来。只有几家裁缝店的旧风扇还在咿呀转动,老板娘靠在柜台后面打盹,彩线团在玻璃罐里闪着细碎的光。这时候要是路过,能听见月季花从墙头垂落的声响。
等傍晚火车站的广播响起来,巷子就又活了。炒粉摊的锅铲声啪嗒啪嗒,下班的居民拎着菜兜慢悠悠地走,偶尔停在熟食档前切半只盐焗鸡。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——虽然离车站这么近,但在这里几乎听不到火车汽笛声,好像有堵无形的墙把喧嚣都挡住了。
上次帮邻居指路,遇见个拖着行李箱的姑娘在巷口张望。她说要找3号门的民宿,可这条巷子的门牌早被藤蔓盖住了大半。领着她往前走时,她忽然说:“这条巷子好像会呼吸”。后来想想,可能是墙缝里的青苔气味,也可能是某家厨房飘出的老火汤香,让初来的人有了这样的错觉。
住在乐昌站旁小巷的孩子们最懂得利用地形。他们知道哪段围墙缺了角,能钻进去捡羽毛球;晓得哪个转角能避开午后的西晒。去年巷尾那家旧书店关门时,孩子们比大人还难过——他们失去的不仅是买漫画的地方,更是某个雨天可以躲藏的秘密基地。
如今总有人举着地图来寻找“乐昌那里有站小巷的”具体位置。其实何必执着于某个坐标呢?当你闻见空气里混合着铁轨的机油味和谁家晾晒的梅菜香,当你发现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泛光,那时候你就已经站在故事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