鞍山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深处150元的温情
鞍山的深秋,巷子里的梧桐叶子黄得正好。我站在那条熟悉的小巷口,看着墙上斑驳的阳光,突然想起老陈和他的麻辣烫小店。就是在这里,我遇见了这座城市最质朴的温暖。
老陈的店藏在巷子最深处,门脸窄得只能侧身进去。第一次来是去年冬天,我循着香味找到这里,推开门就看见他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正往锅里下豆皮。店里统共就四张桌子,墙上的价目表用粉笔写着:麻辣烫150元一份。
150元背后的故事
"这么贵?"我当时脱口而出。老陈不急着解释,先把熬好的骨汤盛了一小碗递过来。汤入口的瞬间我就明白了——这味道值得。后来混熟了才知道,这150元里有讲究。老陈每天凌晨叁点去市场,只挑最新鲜的牛骨熬汤,配料都要最好的。他说这是给媳妇养病的方子,媳妇走后,这味道就成了念想。
常来的都是老街坊。王阿姨每周叁准点来,总要加双份青菜;李大爷喜欢就着二两白酒,慢慢咂摸滋味。大家心照不宣地守护着这个小店,就像守护着心里某个柔软的角落。有天晚上打烊后,老陈一边擦桌子一边说:"这巷子窄,装不下大富大贵,但装得下真心。"
去年圣诞节那晚,雪下得正紧。我看见个年轻人在店门口徘徊,老陈开门招呼他进来。年轻人红着脸说身上只有一百块,老陈还是给他盛了满满一碗。"先吃着,剩下的等你宽裕了再说。"那晚的蒸汽特别浓郁,糊在玻璃窗上,把巷子里的路灯都晕成了光斑。
开春时巷口要拆迁的消息传开来,老主顾们都急了。可老陈倒很平静,照样每天熬他的汤。他说味道在哪儿,店就在哪儿。这话让我想起第一次见到价目表时的诧异,现在才懂,这150元不单是碗麻辣烫的价钱,更是这条巷子教给我的事——有些东西,价格标得明白,价值却要慢慢体会。
昨儿个又去店里,发现老陈在学用智能手机接外卖订单。"得让这味道走出去。"他笑着说。窗外飘来炒栗子的香气,和店里的麻辣味缠在一起。这条巷子还是很窄,但走出去的味道,正在变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