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龙约茶上课,与龙品茶研习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3:51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推开那扇竹门时,茶香混着晨雾扑面而来。和龙先生正坐在老榆树下的石凳上,慢条斯理地烫着白瓷盖碗。见我来了,他眼角笑出细密的纹路:“来得正好,水刚沸到蟹眼。”这便是我第一次参加和龙约茶上课的光景。

说来有趣,起初我以为这不过是普通的茶艺班。可当和龙先生将第一泡茶汤倾入茶海,那琥珀色的流光竟让我想起幼时外婆灶台上咕嘟作响的麦芽糖。他并不急着讲茶道礼仪,反倒先让我们嗅闻干茶——那股带着山野气息的清香,瞬间把人从城市喧嚣里剥离出来。

茶汤里的时光印记

“别急着喝,”见我要端杯,他轻轻按住我的手腕,“先看茶烟怎么爬上天光。”透过氤氲的水汽,我看见细密的茶毫在汤中起舞,像极了初春的柳絮。他教的第一个秘诀竟是发呆——没错,就是对着茶汤放空思绪,等心跳渐渐跟上水沸的节奏。

那天的凤凰单丛喝了整整九泡。从浓郁的花蜜香到后期的清甜,味道的变迁如同在舌尖复刻了茶树从抽芽到落叶的轮回。和龙先生不时往我们杯里续水,动作轻得像在给睡着的孩子掖被角。他说茶有叁次生命:第一次在枝头,第二次在制茶师掌间,第叁次就在遇见它的茶壶里。

这样的与龙品茶研习,渐渐成了我每周最期待的时光。有时是雨天听着瓦当滴水品老白茶,有时在月夜就着桂花香喝碧潭飘雪。他总能用最朴素的比喻解开复杂的茶理,比如把茶叶舒展比作“睡醒伸懒腰”,把回甘生津说成“茶在喉咙里种薄荷田”。

掌心上的温度传递

记得有回我带着工作上遇到的烦恼来上课,冲泡时手抖得厉害。和龙先生什么也没说,只是接过茶壶,往我手心里放了块温热的茶巾。那熨帖的温度从掌心蔓延到心口,我突然明白他常说的“水知道你的心情”——原来紧绷的人,连注水线条都会变得急躁生硬。

后来我开始留意到他布席的细节:永远把壶柄朝向客人,茶点总是叁五种错落摆放,甚至会根据天气调整茶叶用量。这些琐碎的传统里,藏着他四十年的与龙品茶研习心得。有次新来的姑娘问要不要记笔记,他笑着摇头:“茶的知识装在脑袋里,茶的滋味要落在身体里。”

最妙的是深秋那次课。窗外银杏叶正黄,他忽然让大家端着茶杯站到树下。风过时金叶纷飞,有几片正好飘进茶汤。“看,天地给我们加料了。”他举杯畅饮,那杯平常的漳平水仙,竟真喝出了落叶与阳光的滋味。

现在每次烧水准备泡茶,都会想起和龙先生摩挲紫砂壶的样子。他说这壶养了二十年,早已不是泥料,而是老友。有回他生病,徒弟没掌握好火候,泡出的茶汤寡淡。他却不恼,只安慰道:“壶今天心情不好呢。”这种把茶具当作活物的温柔,大概就是与龙品茶研习最动人的部分。

前几天收到他托人捎来的手写信,素笺上只有两行字:“新到了桐木关的正山小种,周叁下午叁点,水初沸。”我把信纸贴在鼻尖,隐约闻到岩茶焙火的香气。或许下节课该带那盒朋友送的陈皮去,不知道和龙先生会怎么用它来配普洱。茶海里的余香还在袅袅飘散,像在提醒我——最好的茶道,永远在下次相约时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