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阳耍女娃,富阳游女孩
富阳耍女娃,富阳游女孩,这两个说法听着挺有意思的。本地人嘴里常说的"耍女娃",其实就是约着姑娘家一起玩儿的意思,带着点儿方言里的俏皮劲儿。
江边的风带着水汽吹过来,把老码头石阶上的暑气都卷走了。几个扎马尾辫的姑娘坐在台阶上,晃荡着腿,手里捧着新鲜的莲蓬,一边剥一边笑。穿碎花裙的那个忽然站起来,踮着脚尖往江水里探,同伴赶紧拽住她的衣角:"小心掉下去!"她回头笑:"怕啥子,我又不是不会水。"
江边的午后时光
往富春江上游走,有个浅滩,水刚没过小腿肚。那天碰见个戴草帽的大爷在钓鱼,旁边叁个姑娘挽着裤腿在摸螺蛳。穿蓝衣服的姑娘突然"哎呀"一声,从水里捞起个东西,在阳光下闪闪发亮——是枚老银戒指。她们围着看,七嘴八舌猜是哪年哪月谁掉在这儿的。钓鱼的大爷慢悠悠开口:"这江底啊,埋着好多故事呢。"
龙门古镇的鹅卵石路被夏天的雨淋得发亮。转角处的茶摊上,两个姑娘在挑茶叶,老板娘热情地推荐:"这是咱自家炒的龙井,尝一口?"她们要了两杯,坐在竹椅上慢慢品。穿黄衣服的姑娘忽然指着对面老宅子的木雕窗棂:"你看那花纹,像不像两只蝴蝶?"她的朋友眯着眼看了好久:"还真像!造这窗子的人,肯定是个有意思的。"
其实在富阳耍女娃,不一定非得去什么景点。有时候就是随便找家面馆,吃碗热乎乎的片儿川;或者在街边买块酥饼,边吃边逛;再或者,只是坐在公园的长椅上,看大爷大妈打太极。这些平常的瞬间,反而最让人记得住。
记得有回在桐洲岛的树林里,碰见几个写生的姑娘。她们支着画架,却都在发呆。我问怎么不画了,穿工装裤的姑娘笑着说:"这儿的树长得太自由了,不知道怎么下笔。"确实,这里的树歪歪扭扭的,枝桠随意伸展,反倒比修剪整齐的园林更有味道。
黄公望隐居地的竹海沙沙响,两个戴遮阳帽的姑娘在石凳上翻照片。"这张光影真好,"短发姑娘说,"就是把我拍胖了。"她的同伴笑她:"谁让你早上吃那么多定胜糕。"她们收拾东西准备下山时,太阳正好斜斜地照进竹林,把整片山都染成了金色。
富春江的夜航船缓缓开着,船头坐着几个年轻人。有个姑娘在弹尤克里里,调子轻轻的,混着水流声。岸边的灯火映在水里,被船搅碎又慢慢合拢。她们谁也不说话,就这么听着琴声,看着江面,直到船靠了岸。
这些年在富阳见过不少这样的场景——有时候是叁五成群的大学生,有时候是结伴出游的上班族,还有母女、姐妹,或者就是一个人的旅行。她们在这片山水间留下的笑声、脚印,都成了这道风景里最灵动的那部分。
要说在富阳游女孩最该体验什么,我觉得既不是赶场子似的打卡,也不是刻意追求什么深刻的意义。可能就是走到哪儿算哪儿,看见喜欢的就多看两眼,累了就找个地方坐坐。就像那天在新登古镇,遇见个姑娘在巷子口喂猫,那猫蹭着她的裤脚,她笑得特别开心。这种不经意间的相遇,才是最真实的旅行。
富阳的山水千百年来都在那里,但有了这些鲜活的身影,古老的风景便添了新的生机。或许再过些年,又会有人在江边、在古镇、在竹海里,继续着他们的故事。而这片土地,永远温柔地包容着每一个到来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