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林那里有站小巷,海林站旁巷弄寻踪
海林那里有站小巷
提起“海林那里有站小巷”这个说法,不少老海林人可能会会心一笑。这像是一句暗号,指向一段被时光冲刷得有些模糊的记忆。它指的就是海林站旁边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。这些巷弄,如今静静地卧在火车站的侧旁,仿佛一个时代的注脚,等待着有心人去阅读。
我第一次听说“海林那里有站小巷”,还是从一位长辈那里。他描述当年下了火车,如何穿过这些巷子抄近道回家,如何在巷口的小摊上买刚出炉的烧饼。他的话里,那些小巷是热闹的,充满烟火气的。于是,我便动了念头,想去亲身走一走,做一次“海林站旁巷弄寻踪”。
真走到巷口,感觉和想象中不太一样。如今的巷子安静了许多,青灰色的墙面上爬着些斑驳的痕迹,偶有老式的木窗半开着。脚下的石板路不算平整,走起来能听到自己清晰的脚步声。阳光斜照进来,把屋瓦的影子拉得老长,空气里飘着淡淡的、老房子特有的味道。这里的时间流速,似乎比外面那个车水马龙的世界要慢上好几拍。
我放慢脚步,漫无目的地看。巷子不宽,仅容两叁人并肩,两旁的院落紧紧挨着。有的院门虚掩,能瞥见里头晾着的衣物和几盆绿植;有的则铁锁把门,不知主人去了何方。我在想,当年住在这里的人们,是不是每天都能听到火车的汽笛声?那声音对于他们而言,不是旅行的序曲,而是家常的背景音,是生活的一部分。
走到一个拐角,看见一位坐在自家门口小板凳上择菜的大娘。我上前搭话,问起这巷子以前的样子。大娘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,她说以前这里可不像现在这么冷清,巷子两边都是各种各样的小店铺,打铁的、做裁缝的、开杂货铺的,人来人往。“那时候,谁不知道海林站旁巷弄寻踪啊,指的就是我们这儿热闹!”大娘的语气里,带着些许自豪,也带着一丝对过往的怀念。
继续我的“海林站旁巷弄寻踪”,我发现这些巷子并非笔直的一条,它们相互连接,像个小小的迷宫。拐一个弯,可能就遇到一棵有些年头的槐树;再拐一个弯,或许是一口早已废弃的古井。这种不期而遇的风景,比那些规划整齐的街道多了几分寻宝的乐趣。你不确定下一个转角会遇到什么,这种未知本身,就挺吸引人的。
当然,时代总是在向前。紧邻着这些老巷子的,就是崭新的站前广场和宽阔的马路。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,映衬着这边低矮的瓦房,构成了一种奇特的画面。你能清晰地看到过去与现在,就在这里和平共处,彼此对望。
离开的时候,我又回头望了望这片“海林那里有站小巷”。它们像是一位安详的老人,静静地坐在城市的角落里,看着一代代人从这里出发,又回到这里。或许某一天,这些巷子也会迎来新的变化,但至少此刻,它们依然保留着那份独特的、沉静的气质。这次随性的探访,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,却让我触摸到了一座小城温热的脉搏,感觉还挺充实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