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国同城饮茶,宁国本地茶聚同城相约
这几天路过城东的老街,发现巷子口新开了家茶室。雕花木门虚掩着,里头飘出缕缕茶香,混着街坊邻居的谈笑声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,爷爷总爱拎着搪瓷杯去邻居家串门,几片茶叶就能聊一下午。现在生活节奏快了,反而更怀念那种围坐饮茶的温情。
茶香里的烟火气
宁国同城饮茶这事儿吧,说起来挺有意思。上周叁下班路上,碰到楼下的陈阿姨拎着两包毛峰匆匆忙忙的。"赶着去老周家喝茶呢!"她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,"他闺女刚从黄山带的新茶,喊我们几个老邻居都去尝尝。"看着她的背影,我突然觉得,这哪是单纯喝茶啊,分明是给日子添点儿滋味。
茶室老板小赵和我聊过,他说来这儿的人形形色色——有谈生意的中年人,捧着盖碗慢慢品;也有年轻姑娘们凑在一起,边自拍边试喝花果茶;最热闹要数周末下午,常能看到叁五桌玩桌游的年轻人,手边都放着沁凉的冷泡茶。说来也怪,同样一杯茶,在不同人手里,喝出的竟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模样。
记得去年冬天特别冷,茶室搞了场"围炉煮茶"活动。那天推门进去,暖意混着枣香扑面而来,七八个人正围着陶泥小炉烤橘子。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轻声说:"来宁国工作半年,这是第一次和这么多人说话。"炉火映得他镜片发亮,手里那杯普洱腾起的热气,好像把孤单也熏得柔和了。
杯中遇见有缘人
宁国本地茶聚同城相约这种形式,不知不觉成了连接彼此的纽带。上个月在"茶友群"里,有人提议办场春日茶会,响应的人比想象中多。地点选在滨河公园的凉亭,大家各自带着茶具茶叶,素不相识的人因茶相识。穿汉服的小姑娘演示宋代点茶,退休的李老师分享收藏的紫砂壶,还有个茶艺师现场教大家闻香识茶。
最让我触动的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。他安静地坐在角落泡工夫茶,每个动作都带着岁月的沉淀。有人问他为什么单独来参加,他笑了笑:"孩子在外地工作,家里太安静。在这儿泡茶有人喝,说话有人应,挺好。"他斟茶时手腕稳当,金黄的茶汤划出流畅的弧线,仿佛把时光也斟得圆满了。
现在每隔两周,群里就会自发组织茶聚。有时在西津河的游船上品茶看夕阳,有时在谁家的天台就着星光饮茶。新来的朋友刚开始还拘谨,叁杯茶下肚也都打开了话匣子。有个九零后茶农说得实在:"咱们宁国产的好茶,不该只装在快递盒里往外发,更该让本地人坐下来慢慢喝。"
昨天傍晚又经过那家茶室,露天座几乎满员。暮色里玻璃杯浮沉着碧绿的茶芽,谈笑声惊起了香樟树上的麻雀。我忽然明白,宁国同城饮茶之所以让人留恋,不只是茶好喝,更是因为在这方天地里,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盏温热。下次茶聚或许该带些外婆炒的野茶,让这份滋味在更多人的唇齿间留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