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门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旁的小巷风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15:05 来源:原创内容

荆门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

每次从荆门火车站出来,目光总会被对面那片老房子吸引。说它是“一片”,是因为它不像现代建筑那样棱角分明,而是一团模糊的、带着生活温度的存在。高大的火车站是这座城市光鲜的门面,代表着速度和离别;而它对面那些拥挤在一块儿的小巷子,却像是门后一个安静的角落,藏着本地的、不紧不慢的日子。

穿过马路,一脚踏进去,仿佛瞬间切换了频道。火车站的喧嚣像被一道无形的墙挡住了,声音陡然降了下来。耳边传来的是零零碎碎的聊天声,不知哪家厨房里飘出的炒菜香味,还有自行车铃铛“叮铃铃”的脆响。脚下的石板路不算平整,缝隙里长着些顽强的青苔,走起来得稍微留心点。两旁的房子挨得极近,二楼邻街的窗户似乎一伸手就能碰到对面晾晒的衣裳。

这里的店铺都小小的,没什么华丽的招牌。一家理发店的红色转灯慢悠悠地转着,老师傅正给一位老主顾修面,动作不慌不忙。旁边是家杂货铺,卖的尽是些针头线脑、锅碗瓢盆,门口摆着几把新鲜的青菜,估计是店主自家吃不完,顺手卖一卖。你甚至能看到一家写着“代订火车票”的小窗口,这在过去,可是这条小巷子与对面那座宏大建筑最直接的联系呢。

我特别喜欢看这些巷子里的门窗。每扇门后,大概都是一个家庭几十年的故事;每扇窗户探出的晾衣杆,挂着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烟火人生。有户人家的窗台上,养着好几盆茉莉花,开得正盛,那股子清甜的味儿,混在空气里,特别好闻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住过的老院子,也是这样的味道,这样的感觉。你说,住在荆门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里,每天听着火车来来往往的声音,是会觉得吵闹,还是会成为一种安心的陪伴呢?我想,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,那汽笛声大概就像家里的老挂钟,响惯了,反而成了背景音,哪天要是不响了,倒会觉得缺了点什么。

再往深处走,能看到几个老人坐在竹椅上,摇着蒲扇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。他们的节奏,和火车站里拖着行李箱匆匆赶路的人们,形成了再鲜明不过的对比。这里的时间,仿佛是黏稠的,流动得很慢。年轻人大概都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了,留在这里的,是这份守候的宁静。这种车站旁的小巷风貌,有一种独特的魔力,它能让你刚刚还在为赶火车而焦躁的心,一下子就沉静下来。

站在这巷子里,回头就能望见火车站那现代化的穹顶。一边是奔向远方的起点,一边是扎根生活的原点。这条小巷子,它不像那些被开发成景区的古街,带着表演性质的“复古”。它就是实实在在地活着,带着一点点被时光磨旧的痕迹,带着每家每户的油烟和笑语。它可能不那么完美,甚至有些杂乱,但这份真实,却格外动人。

我不知道这些巷子还会存在多久。也许有一天,它们也会被纳入改造的计划,变成另一种整齐划一的模样。但在那之前,每次经过荆门,我都愿意绕过来走一走。不为别的,就为了感受一下这种从“飞奔”到“漫步”的奇妙转换,为了闻一闻那股老茉莉混着饭菜香的人间味儿。这独特的风景,是任何高楼大厦都无法替代的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