界首那里有站小巷,界首那处有站小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23:53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界首那地方啊,说起站小巷,老辈人眼里总会泛起点不一样的光。这条巷子窄得很,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着身子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雨天踩上去滑溜溜的,墙角的青苔绿得发黑。

巷口修车的老张总爱在午后打盹,他那辆二八大杠斜靠在墙边,铃铛锈得都按不响了。可你要是问起站小弄在哪儿,他准会猛地惊醒,伸手往巷子深处一指:"往里头走,看见歪脖子枣树就往右拐。"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其实站小巷和站小弄说的是同一个地方,不过是叫法不同罢了。就像有人管土豆叫马铃薯,都是一个意思。傍晚时分,家家户户开始生火做饭,油烟味混着炒菜的滋啦声从窗户里飘出来,这时候的巷子最有生气。

王奶奶总是在这个时候拎着马扎坐在门口择菜,她家那扇木门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样式,门环都磨出了深坑。"这界首那处有站小弄啊,"她慢悠悠地说,"我嫁过来时就这么叫了。"菜叶子在她手里翻飞,时不时有邻居路过搭句话。

巷子中段有口老井,如今封起来了,井口盖着石板。夏天的傍晚,人们喜欢围着井台乘凉。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,喊叫声在狭窄的巷道里传出老远。李大叔总爱在这个时候讲他年轻时的事,说那时巷子比现在热闹多了。

变了,又好像没变

这些年巷子确实变了不少。原先的杂货铺改成了快递驿站,卖冰棍的小推车再也见不着了。但有些东西始终没变——比如巷尾那棵老槐树,春天照样开满白花,香气能飘出半条街。

住在巷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,大多搬去了新城区的楼房。可每到周末,巷子里又会热闹起来,都是回来看老人的。汽车开不进来,就停在巷口,排成长长一溜。这时候老邻居们碰面,说的都是"孩子回来啦"、"孙子又长高了"这类话。

要说这界首那里有站小巷最特别的,大概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感。虽然房子旧了,设施老了,可住惯了的人就是舍不得搬走。这种感情,大概就像穿旧了的布鞋,合脚,舒服。

黄昏时分,站在巷口往里望,斜阳把影子拉得老长。偶尔有自行车叮铃铃穿过,车篮里装着刚买的蔬菜。炊烟袅袅升起,混着饭香的空气里,仿佛还能听见几十年前的叫卖声。这条巷子就像个老人,静静地坐在城市一角,看着时光从青石板上流过。

或许再过些年,这样的巷子会越来越少。但在界首人的记忆里,站小巷这叁个字,永远系着一段温暖的时光。每当提起它,就像翻开一本泛黄的老相册,每一页都写着家的模样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