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州品茶上课,崇州茶艺学习指南
最近和朋友聊起崇州,话题总绕不开那儿的茶。说来也巧,上个月正好在崇州报了个茶艺班,算是真正体验了一把崇州品茶上课的滋味。
记得第一节课推开教室门时,那股若有若无的茶香就飘了过来。老师是个穿着棉麻衫的中年人,说话慢悠悠的,手里正温着紫砂壶。他倒没说太多大道理,就让我们先看——看他怎么注水,怎么看茶叶在杯中舒展。“喝茶这件事啊,急不得。”他笑了笑,“水要等,茶要等,人也要等。”
从烫杯温壶开始的学问
崇州茶艺学习指南里最基础的就是烫杯温壶这道工序。起初我觉得多此一举,直到老师解释,温过的茶具更能激发茶香。就像人接触新事物,总需要个适应的过程。跟着老师的动作,我学着让水流沿着壶壁缓缓而下,看白雾从壶口袅袅升起,这个看似简单的步骤,竟然让整个泡茶的过程多了几分仪式感。
班上有个大姐总是手忙脚乱的,不是碰倒了茶海,就是忘了控制水温。老师倒也不恼,走到她身边轻声说:“别盯着手上的动作,试着感受茶叶在想什么。”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——原来崇州品茶上课学的不仅是技巧,更是种心境。
慢慢地,我学会了分辨不同季节的茶叶该怎么泡。春茶要快出汤,秋茶可以多闷一会儿;绿茶适宜玻璃杯,普洱最好用紫砂。这些细节看似繁琐,实则是前人总结的智慧。就像生活里的许多事,掌握了规律,反而变得简单了。
茶香里的烟火气
最让我着迷的是课后的自由练习时间。大家围坐在茶桌前,泡着自己带来的家乡茶,聊着各自的生活。有个开民宿的姑娘总带着新奇茶具,还有个退休的老教师会讲每款茶背后的故事。这时候的崇州茶艺学习指南,已经从课本延伸到了生活。
记得有次我泡的茶总是发苦,老师走过来看了看说:“水太急了,茶叶还没准备好。”他让我重新来过,这次注水时特意绕开茶叶,让水先接触杯底。“给它们一点空间,”他说,“就像与人相处,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。”果然,再泡出来的茶汤清亮甘醇,全然没有了之前的涩味。
这些细碎的领悟,让每次去崇州品茶上课都变成期待。我开始懂得欣赏注水时茶叶的舞蹈,学会在恰当的时间奉茶,明白了何为“茶汤分明”。更重要的是,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,我找到了让自己慢下来的方法。
现在每次端起茶杯,都会想起老师在课上说的那句话:“品茶如品人生,不在于喝了多少,而在于感受到了多少。”或许这就是崇州茶艺学习指南想要传达的真谛——在浮躁的世界里,我们都需要一个让心灵沉淀的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