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汾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临汾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室
最近路过解放路,总能看到"临汾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"的招牌,不少街坊邻居茶余饭后都在议论这事儿。说实在的,刚开始听说这个名头时,我还纳闷: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搞起海选来了?这不,上周正好收到老同学邀请,说他们工作室在办品茶活动,让我务必去体验体验。
推开那扇茶香四溢的门
工作室设在老城区一栋翻新的青砖小楼里,还没进门就闻到隐约的茶香。推门进去,迎面是个布置雅致的茶室,七八张茶桌上都坐着人,有位茶艺师正在示范如何冲泡金骏眉。"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临汾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室的日常交流。"负责人李姐笑着迎上来,"很多人第一次来都以为走错了地方,说这不像工作室,倒像老朋友家的客厅。"
确实,这里没有严肃的会议桌,也没有冷冰冰的办公设备。靠墙的博古架上摆着各地茶农寄来的样品,从云南的普洱到福建的白茶,光是武夷岩茶就有十几种。李姐说,他们每个月都会从这些茶样中初选七八款,邀请茶友来盲品打分。"这不正在筹备秋季茶叶评选嘛,所以最近来得人特别多。"
坐在我旁边的王大爷是这里的常客,他端着茶杯眯眼品味:"我喝茶四十多年了,以前都是自己去茶城淘,现在有了这个临汾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相当于多了个专业参谋。上周他们选出来的那款正山小种,价格实在,味道纯正,我直接买了半斤。"
茶叶背后的故事
说话间,茶艺师小陈给我们泡了一款安溪铁观音。她边洗茶边聊起去年评选中的趣事:有款茶因为带着独特的兰花香,在盲品时获得全票通过;还有位老茶客尝了一口就准确说出了茶叶的产地和采摘季节,让大家佩服不已。"其实每片茶叶都有它的性格,"小陈说,"我们工作室要做的,就是帮每款茶找到懂得欣赏它的知音。"
这时我才注意到,每张茶桌上都放着简单的评分表,除了常规的香气、滋味、汤色,还特别设置了"回味"和"性价比"栏目。李姐解释说,他们不追求高大上的专家评审,更看重普通茶友的真实感受。"好茶不该只存在于拍卖会,而应该走进寻常百姓家。"
正在记录品茶笔记的赵女士插话道:"我是做文字工作的,以前买茶全凭感觉。自从参加了叁次临汾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室的活动,现在至少能分辨出哪些是添加剂香精,哪些是天然茶香了。"她翻开笔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不同茶叶的特点,旁边还画了些可爱的茶叶图案。
茶香里的温情
窗外渐渐下起了小雨,茶室里却愈发温暖。新一壶普洱茶在大家手中传递,有人说起自己与茶结缘的故事,有人分享收藏茶具的心得。坐在角落的年轻情侣小声讨论着要选什么茶送给父母,李姐适时推荐了两款温和养胃的老白茶。
我突然理解了这个工作室存在的意义。它不单是个买卖茶叶的地方,更像是一个以茶会友的驿站。在这里,茶叶不再只是商品,而是连接人与人的纽带。那位坚持每周从城郊赶来的退休教师说得实在:"来了这儿,喝的是茶,品的却是生活。"
雨停时分,我带着新买的茶叶准备离开。李姐送我到门口,指着墙上贴的下个月活动预告说,他们正在筹备"中秋茶会",要评选最适合搭配月饼的茶品。我看了眼工作室里仍在热烈讨论的茶友们,忽然觉得,这座城市的茶香,因为有了这样的地方,变得更浓郁,也更有人情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