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镇150的爱情在哪条街,北镇150的爱情在哪条路
那天下午,老杨蹲在自家修车铺门口,突然问我:“你说,北镇150的爱情到底在哪条街?”我被他问得一愣。这个说法在镇上传了十几年,可谁也没当真。
北镇就两条主街,解放路和建设街。解放路两边是五金店和杂货铺,建设街开着叁家饭店和两家理发店。我在这住了叁十年,从没觉得哪条街和爱情沾边。老杨抹了把脸上的油污,眯着眼说:“我媳妇儿就是在建设街那家兰州拉面馆认识的,那不算150的爱情?”
老街上的寻常日子
解放路尽头有家老照相馆,老板娘王阿姨今年六十八了。她说上世纪八十年代,镇上年轻人谈恋爱都爱来照相馆拍张合影。“那时候拍照要一块五,正好是150分。”王阿姨翻着发黄的相册,“现在啊,年轻人都在手机上划来划去,谁还来照相。”她的照相馆橱窗里,还贴着当年那些泛黄的照片。
建设街中段的邮局更冷清了。老邮递员告诉我,以前他每天要送十几封手写信,现在一个月都收不到一封。说着从抽屉里翻出一沓旧邮票:“看,这一版正好150分,当年够寄一封跨省的信了。”
我突然想起什么,拐进建设街那家开了二十年的面馆。老板正揉着面团,听我问起150的爱情,他手上的动作慢了下来。“2003年冬天,有个小伙子天天来吃面,就为多看收银的姑娘几眼。后来他俩结婚了,现在孩子都上高中了。”老板笑了笑,“那时候一碗面一块五。”
数字背后的温度
晚上路过建设街的公共电话亭,绿色的漆皮都斑驳了。想起九十年代末,这里总是排着队。那时候打电话一分钟叁毛钱,五分钟正好一块五。很多年轻人就攥着这把零钱,给心上人打电话。
解放路的电影院早就改成超市了。记得小时候看场电影才一块五,昏暗的放映厅里,总有年轻人偷偷牵着手。现在电影票涨到四十块,可那份悸动,倒不如从前来得真切。
回到家,翻出老相册。1995年表哥结婚时,彩礼正好150块。照片上的人笑得特别淳朴。母亲在一旁说:“那时候150块能置办一床棉被、两个暖水瓶,还有余钱买几斤喜糖。”
所以北镇150的爱情在哪条路?可能根本不在某条具体的街上。建设街的面馆,解放路的照相馆,还有那些消失的电话亭、老影院,都藏着150的爱情。它们散落在时光里,成了北镇人共同的记忆。
今早去买菜,听见两个高中生聊天。女孩说网红奶茶店排队要一个半小时,男孩回:“那咱们去看江边的日落吧,不要钱。”我忽然觉得,150的爱情从来没离开过,它只是换了个样子,继续发生在北镇的每条街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