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沧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临沧同学共同成长记
清晨六点半的临沧还笼罩在薄雾里,二中初叁(5)班的教室已经亮起灯光。王磊踮着脚把"高考倒计时98天"的牌子擦得锃亮,转头看见李小琳抱着英语单词本走进来,两人相视一笑。这种默契,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
记得刚分到同桌那天,王磊的数学卷子总是比李小琳高出二十分,而李小琳的作文每次都被老师当范文念。课桌中间那道用涂改液画的白线,像楚河汉界似的——直到那次物理实验课。两人分到一组组装滑轮,王磊拧螺丝时用力过猛,李小琳突然说:"差差一点角度,逆时针转15度试试?"这个细节让王磊愣住了,他没想过这个文静的女生会懂机械原理。
差差互补的奇妙反应
后来才发现,李小琳的爸爸是修了二十年汽车的老师傅。而她不知道的是,王磊的妈妈其实是位语文老师。"你教我写作文的开头吧,"有天王磊突然说,"我教你受力分析?"就这样,课桌中间的白线渐渐被摞高的参考书遮住了。
叁月省质检成绩出来那天,李小琳的数学终于突破110分,而王磊的语文破天荒上了100。班主任在班会上说:"有些同学啊,就像齿轮,差差咬合才能转得更远。"底下同学都偷偷笑了,只有他们两个红着脸低头记笔记。其实最让王磊触动的是,有次他发烧请假回来,发现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补满了语文笔记,扉页还画着个加油的小太阳。
临近高考的那个雨季,他们总在放学后多留半小时。王磊发现李小琳解函数题时喜欢咬笔帽,李小琳则注意到王磊背古文时会不自觉地用手指划桌子。这些习惯就像暗号,在堆满试卷的春天里悄悄生长。
四月底的模拟考,李小琳的理综突然跌了叁十多分。晚自习时她对着卷子发呆,王磊轻轻推过来一张纸条:"记得你说过差差一点角度?现在就是调整角度的时候。"那天他们破例没刷题,而是绕着操场走了叁圈。月光下的香樟树影里,李小琳终于说起当工程师的梦想,王磊也第一次提到想考师范院校——这个秘密他连父母都没告诉。
现在看着黑板上日益减少的数字,他们有了个新习惯:每天在错题本扉页互相写句话。有时是"磁场题记得用左手定则",有时是"今天语文默写要注意通假字"。那些稚嫩的字迹,像春蚕啃食桑叶般,慢慢啃噬着彼此知识点的盲区。
昨天整理教室图书角时,他们同时伸手去拿那本《边城》。手指相触的瞬间,两人都笑起来。窗外凤凰花开得正艳,那些因为"差差"而产生的奇妙共振,或许就是青春里最珍贵的礼物吧。